提到明朝的抗擊倭寇戰爭,略微對前史熟悉一點的朋友都會想到聞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和他親身訓練的戚家軍。
但是,除了戚繼光、胡宗憲等名將領導的明帝國正規軍抗擊倭寇,明朝還有一支類似于民兵安排的部隊在抗擊倭寇的戰爭中做出重大貢獻,這支部隊便是少林僧兵。
那么,什么是少林僧兵部隊,少林僧兵怎么幫助明帝國抗擊倭寇的入侵呢?
上圖_ 戚繼光(1528年-1588年)
少林僧兵,顧名思義是由少林寺的和尚組成的裝備部隊。
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建立于公元495年。因為寺院所在的嵩山森林密布,野獸出沒,為了捍衛寺院,寺院里的和尚就以習武衛生,維護本身和寺院的安全。少林功夫閱歷千百年風雨后享譽全球。
今天的少林功夫更多的帶有表演性質,而中國古代的少林和尚在不同的前史時期還成為“國家武士”,承當捍衛帝國、捍衛朝廷的關鍵角色。
少林僧兵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唐王朝,唐朝初期,李世民率領唐軍和王世充的戎行打開激戰。因為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霸占了少林寺的土地,少林寺的和尚就站到唐王朝這邊,率眾作戰。依據《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的記載,少林寺派出13名和尚于四月下旬偷襲王世充戎行的營地,活捉王仁則給唐軍。朝廷給少林寺贈送田產40頃,少林寺在唐朝的支持下發展壯大。
上圖_ 宋金時期的金兵
宋朝時期,五臺山和尚抗擊金軍入侵,少林寺是否參與宋王朝的戰爭沒有記載。明朝成化時期,依據野史記載,少林寺出動和尚鎮壓流散暴亂。正德年間,少林寺出動僧兵300多人鎮壓農民起義軍,但作戰成果“皆敗”,少林寺僧兵陣亡70多人。嘉靖年間,少陵僧兵前往河南鎮壓農民起義,在較短時刻內平息農民起義。
整個明朝中期,少林僧兵充任的角色都是明帝國的“打手”,鎮壓農民起義和流散暴亂。直至嘉靖時期倭寇亂起,少林僧兵走上抗擊倭寇的前臺,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前史上寫下了光芒的一頁。
上圖_ 明代倭寇侵擾形勢圖
少林寺怎么幫助明王朝抗擊倭寇入侵?
第一,明帝國行政當局需要少林僧兵的支持。
嘉靖時期,明帝國朝政糜爛,海防廢弛,兵器裝備落后。倭寇入侵,明帝國無力安排有效的反擊。當倭寇入侵江蘇之后,朝廷居然下達“非奏請不得擅動”的決議,地方官府只能安排民兵反抗倭寇。但民兵戰爭力低下,無力抵擋倭寇的進攻速度。倭寇直逼杭州,沿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就在倭寇進攻杭州的關鍵時刻,杭州的都督萬鹿園打算訓練一支200人的和尚戎行投入戰爭。但杭州的地方官員對僧兵能否打敗倭寇表明嚴重的懷疑,地方行政當局就安排武僧和功夫教頭交鋒。通過交鋒,少林寺和尚孤舟一人擊敗了8位功夫教頭,地方當局同意少林寺和尚抗擊倭寇的戰爭。
在當時倭寇席卷整個江浙區域,而朝廷戎行無力反抗的狀況下,讓少林和尚上前哨消滅倭寇成為了明帝國的正確挑選。
上圖_ 登州設防海港(現為蓬萊),1560年 (防倭寇)
第二,少林寺僧兵專業軍事素質和嚴正的紀律,在平定倭寇的戰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給倭寇較大殺傷。
雖然少林寺僧兵非國家正規軍,而是帶有民兵性質的臨時裝備安排,但少林寺僧兵對軍事學的研討卻一點不亞于明帝國的正規軍。具體說來,少林寺僧兵都是訓練有素而通曉作戰陣法的和尚。
在翁家港戰爭能夠證明少林僧兵作戰的專業——
公元1553年五月,天員和尚受命起兵,五天后抵達松江。在松江,天員和尚安排18名蛇山兵,與月空部和自己麾下的僧兵編組在一同,共120名僧兵備戰。武僧們專門雇來工匠,制作出了皮甲、毛竹甲等防護用具。將皮甲穿在里面,毛竹甲穿在外面,對身體起到雙重維護的作用。
在兵器方面,僧兵們打造了24把鋼叉、24把鉤槍和12把鐵棍。在作戰編組上,僧兵學習明朝正規軍,將120人編成10個營,每個營12個人。各營僧兵認真訓練,預備對倭寇大戰一場。
作戰的時刻很快到了,六月初十,僧兵部隊在蘇州地方官員的帶領下正在查找敵人。忽然,馬隊在巡邏期間發現了上百名倭寇。少林僧兵英勇作戰擊退了敵人,并緝獲了倭寇的母子船,少林僧兵首戰告捷。
上圖_ 倭寇的盔甲
六月初十的戰爭完畢后,天員帶領僧兵繼續在八團(地名)等地查找倭寇。但倭寇很快從八團撤離了。僧兵敏捷進行搬運,在翁家港發現了倭寇的蹤跡。天員當即命令馬隊為前鋒做偵察,月空等人帶領僧兵步兵備戰。因為倭寇陣型以渙散的“隊”(一隊30人左右)為單位打開舉動,每個“隊”間隔一兩里,需要集合的時候,倭寇以吹海螺為集結號敏捷拉攏部隊圍住僧兵。
為了對付倭寇極其靈敏的散“隊”陣型,避免被倭寇圍住,僧兵結合倭寇的陣型擬定了相應的戰術戰略——以馬隊在前方開路,步兵不再以縱隊的方法開進,月空和無極等人讓僧兵排成長蛇陣查找倭寇,這等于增加正面的查找寬度間隔,避免僧兵被敵人圍住。
少林僧兵擺好陣型,倭寇知道埋伏圍住少林僧兵已經沒法成功了。倭寇頭目趙大王一邊讓倭寇變更隊形,一邊用刀子驅使著被擄掠的大眾,強迫大眾將包裹扔在僧兵前面,以誘引僧兵拿起大眾的包裹。倭寇借僧兵拿起大眾包裹,注意力不集中的時機發起猛攻,消滅僧兵。
但少林僧兵軍紀嚴正,沒有人拿大眾的包裹,倭寇的計劃又一次落空了。倭寇和僧兵相互射箭,雙方未有輸贏。
上圖_ 倭寇掠奪的畫面
天員和尚沒有強攻敵軍,而是對敵人示弱,誘導敵軍出戰。天員讓步兵替代馬隊打頭陣,并將僧兵的長蛇陣分紅7人一組的戰爭小組,其排隊次序非常講究專業——2個蛇矛手中間為1個鉤槍手,蛇矛手的死后是拿著鐵棍和砍刀的2個僧兵,左右站著1個弓弩手和1個火器手。從僧兵拿的兵器就能看出,僧兵的兵器都是浴血奮戰的兵器,僧兵戰爭小組的每種兵器之間相互配合,起到最大限度的戰爭作用。
戰爭打響了,僧兵蛇矛手上去和倭寇打成一團,鉤槍手跟在蛇矛手后面抓住時機,專打倭寇的腳。就在鉤槍手和蛇矛手和倭寇激戰的同時,倭寇的陣地又遭到天員和尚指揮的僧兵弓弩和火器齊射,倭寇損失慘重。天員和尚抓住時機,將馬隊投入戰爭。通過激戰,僧兵和明軍一同斬首倭寇40多人。
倭寇亂作一團,躲到路邊的屋子里。僧兵選用火攻戰術火燒屋子,嚇得倭寇跑出屋子逃跑。而蛇矛手又在追擊中殺掉了不少倭寇。100名倭寇,只要20人逃回老巢。僧兵繼續追擊,直接在趙大王的老巢鄰近擊斃了趙大王的妻子。
翁家港戰爭,僧兵消滅倭寇80人左右。隨后,明軍在僧兵的鼓舞下發起反擊,消滅倭寇總計250人。
上圖_ 1380年的倭寇船
翁家港戰爭以倭寇的慘敗而告終,其反映出僧兵以下的特點——
1.專業軍事素質,僧兵為自己打造了專業的防護用具——皮甲和毛竹甲,并結合本身特點和敵人的狀況及時調整戰術。
2.紀律嚴正,倭寇讓大眾將包裹扔在地上吸引僧兵注意力,但僧兵不為所動,其天員和尚下令“搶倭寇資產者斬“,僧兵們嚴格遵守紀律。其嚴正紀律堪比明朝正規軍。
3.不怕犧牲沖鋒在前,僧兵作戰往往比明朝正規軍還要英勇。在巢門之戰中,僧兵明知被倭寇圍住,仍然死戰不退,許多僧兵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上圖_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輔,小字遜堯
翁家港戰爭完畢后,僧兵在白沙灘戰爭、葉謝鎮和馬家浜之戰、六里橋戰爭和巢門戰爭中英勇拼殺,除了巢門之戰僧兵損失慘重,僧兵作戰都取得了一定規劃的勝利。
因為少林僧兵抗擊倭寇的作戰取得勝利,抗倭名將俞大猷還曾去少林寺,和少林武僧商討武藝。少林棍法中還出現了俞大猷、普從和宗擎一系的棍法。
專業的軍事素質、嚴正的紀律和不怕犧牲的精力,以及明帝國正規軍瘦弱而對少林僧兵的需求,讓少林僧兵對倭寇的作戰從1553年一直繼續到1555年。跟著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投入戰爭,少林僧兵抗倭逐步退出了前史舞臺。
作者:孫毅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戰爭事典47》 指文烽火工作室 臺海出版社
[2]《少林僧兵與明嘉靖抗倭之研討》 盧忠帥(南開大學)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文字由前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