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蕩生態岸線貫通工程三期(青浦段)已順利完工,成為附近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
深秋暖陽下,自媒體博主 " 長三角老陳 " 又帶齊裝備,發動摩托車引擎," 領 " 著他的 2 萬多名粉絲去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最新風貌:沿太浦河騎游,行車記錄儀拍下枝繁葉茂、曲徑通幽的小徑;無人機飛至青浦區金澤鎮新池家港,一條湛藍的金澤塘將畫面一分為二,左側是綠樹掩映的青磚白瓦,右側是一望無際的金黃稻田。" 小橋流水人家 "" 詩畫江南灣 "" 示范區真是越來越美了 " ……老陳的評論區里總有這樣的感嘆。
生態綠色是示范區的底色,更是示范區發展的特色。轉眼間,示范區揭牌成立已有四年,那么在生態綠色這一 " 科目 " 上,示范區交出了哪些亮眼 " 成績單 "?
守護 " 一條河 " 讓 " 獨奏 " 變 " 交響 "
四年間,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不斷探索在不破行政隸屬的前提下,打破行政邊界約束,共建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樣本。
其中的故事,還要從一條河講起——西接東太湖、東入黃浦江,悠悠太浦河將青吳嘉三地緊密串連。昔日的 " 一河三標準 " 讓太浦河的治水理水成了一道難題,下游的上海和浙江境內河段具有飲用水水源功能,而上游的江蘇境內河段定位為泄洪排澇和航運功能。如果上下游不協同,下游地區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難以保障。
三地治水難,終因一體化而得以破解。2020 年 9 月 30 日,滬蘇浙兩省一市生態環境、水利水務部門,以及示范區執委會等聯合印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將 47 個主要跨界水體納入聯保,其中太浦河就是示范區 " 一河三湖 " 加強跨界水體聯保共治的重點之一。
三地共同保護、協同治理,對太浦河的功能目標進行整合,結束了 " 各自為政、分而治之 " 的時代。這也是全國首個突破行政壁壘實現邊界銜接、標準統一的跨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聯合劃分案例。
根據《聯保專項方案》,太浦河等 " 一河三湖 " 率先建立聯合河(湖)長制,三地河長頻繁 " 會診 " 太浦河,共商其 " 顏值 " 提升之法。示范區總體方案明確,到 2025 年,太浦河水質穩定在Ⅲ類。示范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部長劉鋒說:" 現在大部分時間水質都保持在Ⅱ類。"
要做的 " 水 " 文章遠不止一條太浦河。示范區內水系縱橫交錯,河湖水面占比達 20.3%。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 要守護好示范區這泓清水,需要滬蘇浙兩省一市從‘獨奏’變‘交響’,從‘單打獨斗’到聯保共治,加強跨界水體治理。"
今年 5 月發布的《示范區水利專項規劃》更是明確,到 2025 年,全面推進人水和諧的生態水網建設,基本建成協調協同的防洪除澇保障體系、互聯互通的水資源供給保障體系、共保聯治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體系、共商共管的綜合水管理體系,河湖水面率由 20.3% 上升至 20.61%;到 2035 年,示范區 " 一網 + 四體系 " 全面建成,率先實現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筑好 " 一個巢 "" 優藍擴綠 " 引 " 鳳 " 來
俯瞰碧波蕩漾,抬頭更是養眼的 " 水晶天 "。數據顯示,2022 年,示范區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達到 96.2%,較 2019 年提升 2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達 83.3%,較 2019 年提升 4.9%。不僅有一步跨兩地的元蕩慢行橋,不久前貫通的元蕩生態岸線三期工程(青浦段)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慕名而來的市民游客在 " 十里畫廊 " 中感受 " 詩畫江南灣 " 的魅力。
筑好風景 " 巢 ",引來經濟 " 鳳 "。示范區 " 一廳三片 " 之一的西岑科創中心近日又有新進展:" 藍色珠鏈 " 一期環繞中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主體工程已全部建設完成,開始全面鋪設機電管線。據青浦區長三角區域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蔡智慧介紹,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預計明年年初竣工,6 月交付使用,屆時將陸續引進約 3.5 萬名研發人才,成為華為全球最大的科技研發中心之一。" 緊挨著研發中心,西岑公園項目也于日前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助力西岑科創中心打造設備齊全、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的特色中心。" 蔡智慧補充說。
示范區的發展既要充分激發科創動能,也要為生態留足空間。今年年初,首部經國務院批準的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發布," 生態綠色 " 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示范區不搞集中成片、大規模、高強度開發建設,不走建設用地規模擴張的老路,而是通過一體化發展的國家試驗田,通過制度創新來定規則、立標準、開新路。" 張忠偉說。
《規劃》明確,示范區將著力 " 優藍擴綠 "。到 2035 年,示范區藍綠空間占比不低于 66%,河湖水面率由 20.3% 提升至 20.61%,森林覆蓋率由 8.6% 提升至 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 10 平方米提升至 15 平方米。在此基礎上,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孕育出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綠色交通出行比重至 80%。
這一標準在示范區先行啟動區更加嚴格。根據《規劃》,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將嚴格遵循藍綠空間占比不低于 75% 的原則,到 2035 年,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不高于 164.7 平方公里,建設成為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地、跨界融合創新引領的核心區、世界級水鄉人居文明典范的集成引領區。
打造 " 一間樣板房 " 一體化協同近零碳發展
回到太浦河——如今,其核心水域正在打造長三角 " 綠心 " 的江南庭院、水鄉客廳,這里也將成為滬蘇浙皖共同的 " 會客廳 "。在 " 長三角老陳 "5 月發布的一條視頻里,作為水鄉客廳最核心項目的方廳水院已開工建設。
" 方廳水院在水鄉客廳建設中具有‘畫龍點睛’作用。" 示范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副部長劉群星介紹,這一建筑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別設置滬蘇浙皖的主題展示空間,寓意長三角三省一市向心匯聚、一體發展;再由 3 座步行橋串聯起 4 個主題館,兩省一市跨域跨河互連互通。" 項目預計在明年年底至后年年初竣工。" 劉群星說,到那時,這里就是長三角所有居民共享的大公園,登上廊橋,一刻鐘內就能步行穿梭于上海、江蘇、浙江之間。
更深層次上,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成就可見可現的集中展示區,示范區將成為在區域、全國范圍內具有示范作用的碳達峰、碳中和引領區和樣板間。
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是示范區相關工作的重要一環。示范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副部長楊文敏介紹,《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旨在通過減源、增匯或替代等途徑,把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融入水鄉客廳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實現水鄉客廳空間邊界范圍內凈碳排放總量動態接近于零,同時引領輻射周邊區域和產業鏈上下游逐步實現一體化協同近零碳發展。
《規劃》闡明,到 2025 年,水鄉客廳綠色低碳節點性區塊、功能性項目與主體工程同步基本建成,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到 2030 年,碳排放實現零增長,生態碳匯明顯增加,水鄉客廳基本建成近零碳示范片區,碳中和試點示范技術率先得到廣泛應用。
在江蘇蘇州吳江區善灣村," 曲水善灣 " 項目將黎里鎮元蕩周邊環鐘家蕩村莊區域打造成示范區內鄉村振興樣板;在嘉善縣祥符蕩創新中心,打造了全國第一個近零碳科創村落竹小匯,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低碳社區、園區、城區建設提供創新思路……示范區的綠色創新融合發展效應正在不斷溢出。
作者:張天弛
文:本報記者 張天弛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揭牌四年:“四手聯彈”奏響生態綠色交響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63c435b15ec041db7aeaf8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