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尖人才究竟該如何培養?需要的不僅是培養他們的學識、領導力,還需要關注他們隱性知識的 " 掌握情況 " …… 2023 年 11 月 23 日,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第三屆 " 拔尖人才培養國際論壇 " 暨第七屆全國高校榮譽教育峰會舉辦。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為拔尖人才培養出謀劃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長丁奎嶺說,做好拔尖人才培養要做到 " 繼往開來 ",要有通過中國教育體系培養出大師的信心,充分吸收中國高等教育多年來所積累的經驗與基礎,做好 " 繼往 " 的工作,對教育改革的探索要多一些耐心、多一點定力。同時,也要打開學校的邊界、國別的邊界,與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交流學習,更新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模式,做好 " 開來 " 的工作。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榮休校長、上海交通大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 Mark Wrighton 以《大學生全球領導力培養(Preparing Undergraduates for Global Leadership)》為題做主旨報告。他表示領導力在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領導者必須充滿激情、知識淵博、富于創造力、樂于奉獻、求真務實、誠信正直。

他指出研究型大學可以通過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支持多元的課外活動、鼓勵創新科研項目、搭建實習實踐平臺、為學生引見各領域頂尖人才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全球領導力。當今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氣候、經濟、人口老齡化、健康、糧食等問題,絕不可能靠某一個國家獨立解決,他呼吁政府、高校、企業積極參與到大學伙伴聯盟中,共同為提升人的素養、創造新的知識、增進相互理解做出貢獻。
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深耕十多年的圖靈獎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 John Hopcroft 做題為《Behind the Scenes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的主旨報告。

他指出,目前中國的大學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培養新一代人才,也要協助政府和企業進行應用型研究。他強調,大學的真正使命應該是要幫助學生擁有美好人生,大學要教給學生的不應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性抉擇、預測結果、思辨判斷的能力。他提到他與很多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交談后發現,這些頂尖科學家的成功并沒有所謂的 " 模板 ",他們更多的是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并長期堅持。
他表示,為了切實提升中國本科教育的質量,轉變評價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評估教師時不應當考量他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經費,而應當看他是否在乎學生的成功,是否認真教課,以及其領域的專家如何評估他的職業聲譽。報告中,他還介紹了全國 101 計劃的相關情況,尤其是課程講義將促進我國高校持續接觸計算機科學前沿領域。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原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在《隱性知識——被失去的教育環節》為題的報告中指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人的成長有其規律,拔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

與之前工業時代的知識壟斷階段不同,在知識開放的智能時代,教育不再僅限于顯性的專業知識的傳授,而應關注隱性的知識和能力。教育應該是內化于心的、隱性的、個人化的概念和概念化的能力。他形象地闡釋了應當把學生放到類似大海的環境,給他們一定的自由,以航標進行指引;而不是把他們放在單一的軌道上,只能通往既定的發展路徑。他指出 " 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創造性思維和行動能力 "" 一切有利于學生成長成熟的活動都是教育 "。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童世駿以《發揚中外合作高校在拔尖人才培養的特殊優勢》為題,通過引用《大學》《論語》《孟子》《老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愛因斯坦、梁漱溟、盧梭、歌德等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對于人才培養的觀點進行了分享。他指出,為了在處理好教育之 " 培育 " 功能與 " 選拔 " 功能之間關系的前提下培養拔尖人才,有必要把求知的 " 好奇 " 傳統與 " 憂患 " 傳統結合起來,把教學的 " 理智 " 訓練與 " 理性 " 訓練結合起來,把學校的 " 有言之教 " 與 " 不言之教 " 結合起來。他分享了在實現這些結合的過程中,以上海紐約大學為代表的中外合作高校所具有的一些獨特優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原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以《病原體研究三十年》為題,介紹了其團隊長期從事新發再發傳染病病原體的三維結構研究和創新藥物研究的歷程,梳理了流感病毒、SARS 和新冠等冠狀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皰疹病毒、非洲豬瘟病毒及結核分枝桿菌等重要病原體的機制研究。并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對生物醫學科學領域科研人才培養的看法,他指出,培養科研人才要凝聚明確的目標、堅持長久的研究、融合多學科的研究團隊、培養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開放國內外同行合作、為年輕人的創新試錯提供包容的環境,并勉勵與會師生 " 鍥而不舍,必有所得 "。
四場題為 " 拔尖人才培養的融通教育 "" 科教融合、本博貫通 "" 學生視角的書院全人教育 "" 基于線上書院的學術共同體建設 " 的分論壇同期舉辦。自 2019 年以來,上海交大致遠學院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導下,每兩年舉辦一次拔尖人才培養國際論壇,邀請海內外知名教育專家、大學校長、院士分享國內外拔尖人才培養經驗,共同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做出積極貢獻。
本次大會主題為 " 成其高 致其遠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副校長、致遠學院院長徐學敏,副校長張兆國等出席。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近 70 所教育部 " 拔尖計劃 2.0" 基地建設高校、全國高校榮譽教育峰會高校、中國大學書院交流共同體成員高校的 300 余名師生代表、中學及高科技企業代表參會。
作者:姜澎
文:姜澎 圖:受訪方供圖 編輯:儲舒婷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拔尖人才究竟該如何培養?這場論壇上校長、哲學家、圖靈獎得主都有自己的看法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606d0d8e9f0947a20d3b92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