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 25 日下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有關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馬嘉賓在會上表示,2022 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達 2922.73 億元,總計資助學生達到 1.61 億人次。

會上,有記者問,教育救助是專項社會救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做好教育救助方面會有哪些舉措?
對此,馬嘉賓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這些年教育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困難學生群體公平接受教育,主要介紹兩個方面的情況:
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方面,著力實現 " 三個提高 "。
一是提高覆蓋范圍,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了 " 三個全覆蓋 ",第一個全覆蓋是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學段全覆蓋。第二個全覆蓋是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全覆蓋。第三個全覆蓋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從而從制度上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二是提高精準水平,建立跨部門信息比對機制,將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孤兒、殘疾等學生納入資助范圍,確保特殊困難學生得到資助。
三是提高資助標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要求,建立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各學段資助標準。據初步統計,2022 年,全國累計資助金額達 2922.73 億元,總計資助學生達到 1.61 億人次。
馬嘉賓介紹,在適齡兒童完成義務教育方面,堅決守住 " 兩個底線 "。一是守住不輟學底線。定期開展學籍系統信息與人口庫信息比對工作,每學期開學前后集中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找準學生輟學原因,加大幫扶救助力度,確保輟學學生找得到、勸得回、留得住。二是守住特殊群體特殊關愛底線。針對特殊群體中殘疾學生就學保障問題,組織實施 " 十四五 " 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將更多殘疾兒童納入特殊教育保障體系,并將特殊教育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提高至 7000 元,這是普通學生的 7-10 倍,2022 年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超過 96%。
馬嘉賓強調,下一步,教育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相關要求,不斷完善政策、健全機制、加強協作,扎實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水平。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健全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建立社會救助數據和學生資助數據共享和信息互通機制,努力做到及時資助、精準資助。另一方面,進一步提高特殊群體的入學保障水平。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入學保障政策,推動同城同待遇。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精準摸排機制,推進教育關愛精準化、制度化;做好特困學生救助供養,保障他們的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
來源 | 中國新聞網
責編 | 梁澤銘
教育部:2022年全國總計資助學生達到1.61億人次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38de7d8e9f092ed4068f8b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