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閏然
編輯 | 一刀
“麥價房”“蒜價房”真出現了,河南“地產一哥”又成了焦點。
近日,河南老牌房企建業在河南的兩個縣推出了購房活動,相關的兩張地產項目海報在網絡上迅速竄紅。
河南商丘民權縣的建業河畔洋房近期推出了“小麥換房”的購房活動;河南開封市杞縣的建業城,推出了“大蒜換房”的活動。

建業地產用“大蒜”“小麥”湊首付,可以說是刷新了購房新紀錄。賣樓奇招背后,也可以看出其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中國地產江湖中曾流傳著“三君子”的說法,即“南王石,北馮侖,中間胡葆森”。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曾經占據河南富豪榜榜首多年。
這日子過得不容易,“河南王胡葆森”前段時間才迎來了“白衣騎士”,如今又開始繼續花式自救。

正值小麥和大蒜收獲的時節,河南商丘、開封兩地有住宅項目提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口號。
商丘是產糧大市,被譽為“豫東糧倉”,民權縣是重要的小麥產區。開封的杞縣也素有“全國大蒜第一縣”的稱號。在這兩地選取重要的農產品抵扣房價,建業地產此舉也算是“因地制宜”了。
據建業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建業分布在商丘市的土儲達469萬平米,占這家公司總土儲的8.78%,在其所布局的河南各地市中排第3。分布在開封市的土儲為211.88萬平米,占總土儲的3.96%,排第11位。
用“大蒜”“小麥”湊首付,還是設有上限的。海報內容顯示,購房者可按2元/斤的價格,以小麥抵首付,最高可抵房款16萬元。
目前,民權縣搞活動這一項目的戶型面積在117m?2;-144m?2;之間,以最高價格和最大戶型粗略估算,按16萬元的小麥抵用上限,可基本覆蓋大部分房源20%的房款。
據紅星新聞,相關活動來咨詢的人多,暫時無人實際參與,還沒有購房者用小麥抵房款。

相比之下,“大蒜換房”更受歡迎。杞縣的大蒜按照5元/斤收蒜,可抵房款的20%,即50萬元總房款下可抵10萬元。
證券時報的調查顯示,在杞縣的項目,如果按照政策要求最低首付是20%,就可以抵全部首付,二套房的話最低首付30%,可以抵20%,剩余10%交現金。
這套營銷模式還是挺管用的。根據海報內容,項目16天(5月22日至6月6日)成交了86萬斤大蒜,來電2859組,到訪852組,成交30套。
在沒有大蒜或小麥的情況下,售樓部人員還表示可面談商議其他優惠措施。
相關消息一出,各地都開始熱議起來,“還貸的時候可以用小麥嗎?”“東北什么時候可以用白菜換房?”“大蒜竟成硬通貨了”。

不過在相關營銷出圈后,活動卻被叫停了。6月22日,售樓處表示,“小麥換房”活動已于中午結束,后續是否會再有類似活動尚不可知。“大蒜換房”的活動也在6月21日晚也停止了。
同時,項目微信號和視頻號已經刪除了相關活動。
縣城賣房確實不容易。建業地產針對的客戶群體主要來自鄉鎮,家里一般都有農田。這部分還在鄉鎮生活沒去縣城買房的人對地產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增量所在。所以建業才絞盡腦汁想出了這么一招。
建業地產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在商丘地區的合同銷售額為59.17億元,同比增長6%;在開封地區合同銷售額為19.98億元,同比增長26%。

河南樓市整體低迷,有待提振。
根據河南省統計局發布2022年1-5月份全省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河南商品房銷售面積3990.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7%,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2.2%;商品房銷售額2424.39億元,下降20.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8%。

建業地產95%的銷售額均來源于河南地區。去年,鄭州特大暴雨災害疊加多次疫情,給總部在鄭州的建業地產帶來了沉重打擊。
去年九月,建業地產這家深耕河南近三十年的老牌房企,無奈發出一份名為《關于企業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并請求幫扶救援的報告》的求救信。求救信稱,企業面臨“罕見的困難、風險和危機”,并“可能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2021年全年,建業地產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人民幣601.05億元,合同銷售面積約816.6萬平方米,繼續保持河南區域房地產市場內的銷售金額與銷售面積的“雙料冠軍”。
在今年前5月銷售業績中,建業地產雖然仍能保持河南本土房企的銷售額以及銷售面積雙料第一,但難掩銷售頹勢。

建業地產去年的業績也很不理想。年報顯示,2021年建業地產收入為419.59億元,較上年同期433.04億元減少3.1%;毛利為68.10億元,同比減少20.77%;歸屬股東凈利潤為6.0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01億元減少66.42%。
資金方面,2021年底建業持有現金約98.48億元,較期初大幅減少66.4%,凈負債率提高81.33個百分點至94.89%,同時現金短債比下降至1.46。
對于2022年的發展方向,建業地產執行董事王俊在業績會上表示,一方面,今年將去庫存、清欠款、支出減控,另外一方面,將保交付、保結轉、降本增效。
與其他大型房企不同,建業從來沒有真正走出過河南。在胡葆森身上,商人的理性與故土情結濃厚的理想性交織在一起。但“地頭蛇”發展的瓶頸來得也比其他房企快。

同期誕生的其他企業不斷加大全國化布局力度,比如萬科、綠城等都已經成為了全國知名品牌房企,而建業的規模增長速度被極大地限制住了。2012年,固守河南的建業地產在創辦20年后,銷售額才首次突破100億元。
建業地產在2019年成為了千億俱樂部中的一員。從2016年200億的銷售額到當年的1011.5億元,這家企業只用了三年時間,卻也留下了很多隱患——增加了企業負債,犧牲了盈利能力。
為了回籠資金,建業地產不得不“賣資產”解渴,包括鄭州金水項目49%股權及債權、河南龍宇股權、信陽天恒置業50.31%股權等。
為了轉型,建業也進行多方面的嘗試,涉足商業、酒店、文化旅游等等。2021年,建業打造的戲劇幻城“只有河南”落地了。這一投資巨大、盈利很難的項目,成了河南人的驕傲之一,但在現在的房地產環境下,最終也難逃被賣掉的命運。


建業地產一直在積極展開自救,除了出售資產,還包括國企合作等。
近期,建業地產加強了與國企、央企的合作。去年年底,建業地產與電建地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緊接著今年2月,建業地產又宣布與中海地產展開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長期偏安一隅是種穩重的戰略路線,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建業獲得地方政府援助與其深耕河南密切相關。
前陣子,河南國資馳援建業地產一事也引發了巨大關注,向市場傳遞了必要的信心。
2022年6月1日,建業地產公告顯示,公司第一大股東恩輝投資與河南同晟訂立框架協議,河南同晟擬受讓恩輝投資持有的29.01%公司股份,同時河南同晟還將認購公司發行的本金不高于7.08億港元的2024年到期的票息5%、到期收益率9%可換股債券。

資料顯示,恩輝投資是一家于英屬維京群島注冊成立的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業務,由建業地產董事會主席胡葆森全資持有。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恩輝投資直接擁有20.78億股股份,相當于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約70.11%,是河南建業的控股股東。
本次股份出售后,河南同晟將持有建業地產29.01%的股份,恩輝投資將持有建業地產41.1%的股份,仍為公司控股股東。
河南同晟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以及酒店管理,由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而后者則為河南省管國有重要企業,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全資持有。
此次交易完成之后,國資將成為建業地產的第二大股東。這是自去年下半年部分民營房企出現流動性危機以來,國資實質性入股規模房企的重要案例,無疑給整個房地產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對于同晟置業是否會加入建業地產董事會,是否會參與建業地產日常運營的問題,建業方面表示,此次主動引入國有戰略投資,主動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將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機制和決策機制。具體合作情況,雙方還在進一步商談,一切以公告為準。
除此次引入國資外,為解決當前困境,建業地產還曾將其旗下兩大文旅項目出售給國資企業。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近日建業集團旗下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以及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兩大文旅項目的運營主體同時出現股東變更。
變更之后,電影小鎮由河南老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持股90%,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持股10%。
河南·戲劇幻城項目的運營主體變更后,由河南建業住宅建設有限公司持股49%,河南老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持股51%。
河南老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由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00%持股。公開信息顯示,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為河南省人民政府直屬企業,由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代管,河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
當然了,國資入股也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高枕無憂,不然建業也不必拿小麥大蒜來抵首付。建業地產在近期多次出圈,可以說是將營銷效果拉滿了。
2021年,胡葆森曾提出,“將企業戰略根據地的半徑從300公里延長至500公里,走出河南,走向大中原,服務大中原”。

從營銷效果上看,建業已經走出了河南,人人都知道了這家向政府寫求救信,被國資救援,用大蒜小麥抵首付的房企。
但要想真正地“走出去”,這位河南首富還得先帶領建業渡過難關。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閏然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河南首富,瘋狂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