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有過李易峰 ,三年虧16億

    原創 唐書 鹽財經
    ▍鹽財經
    作者 | 唐書
    編輯 | 閏然
    俗話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近幾年的影視寒冬席卷整個行業,受到波及的,可遠遠不止某一家公司。
    歡瑞世紀,曾經也是娛樂圈的一棵參天大樹。公司成立于2006年,一直著眼于偶像劇市場,頻頻推出高收視劇集。
    早期歡瑞出品的電視劇
    巔峰時期,歡瑞旗下藝人包括楊冪、楊紫、李易峰、楊洋等時至今日還在娛樂圈響當當的人物。
    然而,自2019年開始,歡瑞世紀接連虧損,2019到2021年,分別虧損5.51、7.85億、3.34億。
    三年,共計虧了16億。
    雖說和華誼兄弟四年64億的虧損比起來,這16億似乎顯得尚可接受。但必須承認,歡瑞世紀同樣是頹勢明顯,風雨欲來。
    借殼上市,造假成癮
    眾所周知,大型影視劇的制作成本都是以億為單位,而歡瑞還常常同時開拍多部電視劇,資金告急的情況幾乎不可避免。
    影視行業典型的特點就是成本高,生產慢,回報不穩。投入項目的巨額資金往往無法及時回收,也因此,影視文化企業在進入資本市場時,都有解決現金流的需求。
    電視劇制作的基本流程
    歡瑞想到的辦法是,借殼上市。
    利用借殼上市的方式,可以讓公司獲得更多的資本支持。而一家公司想要上市,需要滿足三年盈利的前提條件。
    為了達到這一條件,獲得足夠高的市場信心,在2013——2016年,歡瑞影視編造了虛假的財務數據,使得業績看起來十分亮眼。
    2015年,歡瑞世紀(東陽)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借殼“星美聯合”(2017年2月更名為歡瑞世紀)上市。2016年11月,收購完成,歡瑞影視成為其全資子公司。
    造假還在繼續。
    在上市后,歡瑞世紀與歡瑞影視原股東簽訂對賭協議,承諾2016、2017和2018這三年的凈利潤額。如果未能完成,則按利潤補償協議進行補償。
    2018,歡瑞世紀借殼上市的業績承諾期進入最后一年。由于實際營收沒有達標,歡瑞世紀再一次選擇了財務造假。
    但假的終歸是假的。2019年11月4日,歡瑞世紀公告由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三份《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根據這三份處罰決定書,明確歡瑞影視2013——2016年的年度財報都有財務造假情況。監管機構進一步判定,歡瑞影視利用了“提前確認收入、虛構收回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推遲計提應收款項壞賬”等財務造假手法。
    三年,對一家公司的發展來說不長,但作為對財務造假這等惡劣行徑的放縱期卻太長。如果再不及時管制,對歡瑞來說,造假怕是要成了家常便飯。
    歡瑞之所以“造假成癮”,乃是內部和外部同時缺乏有效監管的共同作用。
    成立初期,歡瑞世紀由陳援、鐘君艷夫婦合資,兩人分別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可以說是一家完全的“夫妻店”。2011年,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雖然股權結構歷經變動,但仍由陳援、鐘君艷夫婦100%控制。
    2016年,公司完成借殼上市后,陳援、鐘君艷等一致行動人仍持有30.15%的股權,擁有整個公司的控制權、執行權以及監督權。
    也就是說,盡管歡瑞世紀成功上市,躋身資本市場,但決策權依然牢牢掌握在陳援、鐘君艷夫婦兩人手中,內部監管形同虛設,難以發揮作用。
    做假手法其實并不算多么高明。一方面,歡瑞無視最后的市場反映,對《古劍奇譚》《少年四大名捕》等影視劇的版權轉讓收入和影視播放收入進行提前確認;另一方面,盡管在歡瑞世紀和播出方簽署的合同中,明明存在某些情況可解除合同并退款的約定,但歡瑞世紀仍然全額確認了收入。
    爆劇《古劍奇譚》
    這些小動作原本逃不過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同復核和函證,但歡瑞世紀卻得以瞞天過海,想必內心十分感謝——天健事務所。
    歡瑞世紀連續四年財務造假,而這四年間,一直由天健事務所提供審計業務,他們在審計程序中卻始終沒有察覺。
    疏忽了也好,另有隱情也罷,總之內部缺乏自糾,外部審查又失靈,歡瑞便放心大膽地造假了。
    作繭自縛,難得“長安”
    歡瑞敢造假是一回事,不得不造假又是另一回事。
    歸根結底,是營收達不到預期。
    細數歡瑞的發家史,很輕易就能看出這是個“瘸腿”老板。2011年,其參投的《宮鎖心玉》開創清朝穿越劇之先河,一手捧紅了楊冪、馮紹峰、何晟銘等明星;2014年,《古劍奇譚》可謂是火遍大江南北;2016年,大腕云集的《青云志》再創佳績。
    頂流齊聚的《青云志》
    共同點一眼可見——都是古裝劇。
    不夸張地說,歡瑞發展歷程上最璀璨的時刻,都是古裝劇貢獻的。
    或許過去的成功給了歡瑞足夠的底氣,堅信自己能夠在上市之后也能夠如魚得水,電視劇市場盡在囊中。
    然而一家公司想要長久發展,一不該和政策風向拗,二不該沉溺于舒適圈。
    歡瑞把兩個雷給同時踩了——沒辦法,誰叫它就是擅長古裝劇呢。
    客觀而言,影視公司偏愛古裝劇是有一定道理的,曾經觀眾確實偏愛這一類。網上流傳著一句話,“沒有一個頂流手里沒有大爆古偶”,古裝偶像劇的巨大威力可見一斑。
    古偶爆劇
    但是政策不喜歡。
    2015年,在新出臺的《電視劇管理規定》中,廣電總局明確表示: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和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
    此舉等于是直接限制了古裝劇的市場上限。
    這對將古裝劇作為產出支柱的歡瑞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換個角度說,也是警醒,如若及時調整,或許是公司整體轉型的契機。
    然而,古裝劇畢竟締造了歡瑞的輝煌,吃到了紅利的歡瑞,并沒能及時割舍對功勞簿的依賴。割舍是有陣痛的,放棄多年積累的人脈和IP資源,歡瑞不敢冒這個險。
    所以盡管有限古令擋在眼前,歡瑞還是將重心放在了古裝劇制作上。
    2017年,歡瑞世紀斥巨資3.6億制作歷史劇《天下長安》,以隋末唐初為故事背景,講述李唐如何在群雄并起中從新生王朝走向貞觀盛世。
    《天下長安》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正是這部劇,成為了歡瑞這一長堤上的“蟻穴”。
    歡瑞世紀2017年的財報顯示,該劇為公司貢獻了5.67億元營收,占年度總營收的36.18%。排名前五位的應收賬款中,騰訊占有1.98億,優酷則為1.8億。
    又據2018年公開的財務報告,《天下長安》的應收賬款余額高達5.06億元。而當年歡瑞影視扣非歸母凈利潤(指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總額)僅為2.86億元,與承諾業績3.43億元,還差著5700多萬的窟窿。
    原本按照正常計劃,《天下長安》應該登陸各大視頻平臺和央視八套。不過,先網后臺的播出模式導致平臺方與衛視存在利益沖突,何況壓在衛視上頭的限古令不僅不見松緩,近兩年反而越發收緊。
    網傳“限古令”收緊的聊天記錄
    如今古裝劇順利上星(指劇集在電視臺播出)之難,難于上青天。
    直到目前,這部劇也未能成功上映。
    一道窟窿從17年埋下伏筆,過去五年了,都沒能填上。歡瑞執意偏安古裝劇這一隅,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作繭自縛。
    大牌出走,青黃不接
    除了古裝劇不好賣導致影視制作業務收入下降,歡瑞世紀在藝人經紀業務方面同樣愁云慘淡。
    據了解,藝人經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藝人參演影視劇片酬收入、商務代言等分成。想吃這塊肥肉,旗下藝人的個人吸金能力就尤為重要。
    2013年,歡瑞世紀推出明星制片人計劃,承諾將逐步把演員培養成制作人或導演。這個“大餅”效果顯著,成功地吸引到了不少明星。
    歡瑞現今旗下藝人(圖源:微博@歡瑞經紀)
    楊冪、唐嫣、明道、林心如等大牌明星以工作室形式與歡瑞世紀簽約或加盟,與此同時,公司還引入了何晟銘、李易峰、賈乃亮等演員作為公司股東。
    也算是打造了一個“群星薈萃”的歡瑞時代。
    不過這個時代只是一時的繁榮,很快這些明星們就陸陸續續地出走。
    在歡瑞世紀上市前,楊冪宣布她的工作室不再掛靠在歡瑞世紀旗下;流量小生楊洋在拍完電視劇《盜墓筆記》之后,也宣布與歡瑞世紀解約。
    楊洋歡瑞解約公告
    2014年憑借《古劍奇譚》一夜成名的李易峰,也在2019年3月正式公布與歡瑞世紀解約。
    從那之后,歡瑞就只有楊紫了。
    楊紫之于歡瑞,雖是救命稻草,卻也證明了獨木難支的道理。
    據歡瑞世紀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藝人經紀(藝人一)實現營收2039.26萬元,占據當期營收的33.08%;而在2020年上半年,藝人經紀(藝人一)營收1429.71萬元,占據當期主營業務的比例竟高達56.42%!
    考慮到2019年之后歡瑞的藝人陣容,這個藝人一只能是楊紫。
    楊紫與歡瑞合作的最后一部聚集《沉香如屑》
    然而兩年之后,楊紫和歡瑞六年合約到期,同樣選擇了離開。2021年11月,楊紫發布微博官宣不再續約,歡瑞失去了最后一位頂流。
    截至2021年末,公司旗下僅剩任嘉倫、成毅、李小冉、穎兒等二十余位簽約藝人,與2020年末相比,直接減少了一半。
    數量還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在于,歡瑞世紀一時間無法再拿出一位能挑大梁的“招牌”,能夠創造楊紫曾經創造的價值。
    連年財務造假被曝光,面臨失去資本市場信任的危機;囿于市場有限的古裝劇,影視業務難以突破;招牌演員接連出走,內部軍心恐怕也不穩。
    歡瑞未來的路,真不好走。
    排版|罱乙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有過李易峰 ,三年虧16億》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