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古月一刀
編輯 | 閏然
還有什么比仲夏夜吃小龍蝦,喝冰鎮扎啤更爽快的事呢?
如果有,那可能是小龍蝦降價了。
鹽財經記者在廣州市番禺區某超市看到,鮮活小龍蝦(中只,4-6錢)每斤18.8元,鮮活小龍蝦(大只,7-9錢)每斤27.8元。兩者價格均比往年跌了20%-30%。
零售價在降低,是因為批發價在降低。

在安徽肥西從事小龍蝦養殖的商戶張力(化名)證實了這一情況,他告訴記者,本周小蝦批發價在12元/斤,中蝦批發價在16元/斤,大蝦批發價在18.5元/斤。
“大蝦和中蝦價格跌的厲害,反而是小蝦價格沒怎么降。”張力說,“今年賣給餐館和超市不太掙錢了,因為他們要大蝦和中蝦。反而是賣給中央廚房收益不錯,他們做預制菜,多用小蝦。”

作為夜宵界的頂流,小龍蝦在中國大江南北收獲了一致好評。
無論是路邊地攤、蒼蠅館子,還是大眾飯店甚至高檔餐廳,菜單上基本都少不了小龍蝦的身影。曾有網友戲稱,中國人不能失去小龍蝦,猶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但實際上,這股“嘬蝦”風氣,并不久遠。
上世紀90年代時,中國各地市場上就有賣小龍蝦的。當時的小龍蝦殼厚、肉少,肉柴,也不是什么“蝦稻共作”。蝦肉土腥味比較重,在當時沒什么人吃。而且小龍蝦非常便宜,幾塊錢能買一大盆。
不過后面“麻辣小龍蝦”的吃法,逐漸從長江流域一代傳開。小龍蝦與麻辣口味的結合,仿佛金風玉露的相遇。麻辣味正好能去腥,并把多余的土腥味給掩蓋住。伴隨著川菜和湘菜在全國的進軍,短短20多年,小龍蝦打破一切地域歧視和戶口壁壘,占領了從東北到海南的國人味蕾。
但與此同時,小龍蝦身價越來越貴。從幾塊一斤,到十幾塊一斤,再到幾十塊一斤,有些小龍蝦專賣店的價格甚至可以飆到百元一斤。
在長沙,餐廳“天寶兄弟”就被稱為“小龍蝦屆的愛馬仕”。一份約兩斤重的口味蝦,賣到228元,就這還供不應求。如果飯點去的話排隊至少2小時起步。

小龍蝦從以前的“狗都不理”,到如今“高攀不起”。人見人愛的代價,是人們也逐漸失去了“嘬蝦自由”,吃蝦變成了要努把力,出出血的事。
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原本是銷售旺季的6月,今年各地的小龍蝦價格卻出現了普降,這是以往不曾見到的畫面。

對比去年6月廣州市場小龍蝦的零售價,中蝦的價格大概降了6-8元/每斤左右,大蝦的價格大概降了10-12元/每斤。小蝦的價格是降的最少的,但也有2-3元/每斤的降幅。
有基本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價格反映供需關系。今年小龍蝦的降價原因也不例外,核心就是沒有像往年那么多需求了。

中國水產學會聯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面積達到2184.63萬畝,養殖總產量達到239.37萬噸。從整體來看,養殖總量處于持續上升的態勢。
農戶養殖都是有預期的,2022年的是按照2021年的銷售情況去估算養殖規模。即便按照預期持平的數量去供給,需求一下來,小龍蝦就沒那么搶手了,也就改變了原本賣方市場的格局。

前陣子,江蘇凌家塘市場信息就有發文說,“今年飯店和外市散集有所減弱,經常出現量多拋售情況,價格也經常是今天漲、明天跌。”
張力向鹽財經記者透露,去年賣蝦的利潤率最高可以達到20%左右,因為不愁賣,總有人想要。但今年情況就不好,“價格不能太高,不然人就走了,去其他家買了。”
小只小龍蝦的銷售,算是今年冷淡行情中的一抹亮色。
這與預制菜的火爆不無關系。居家辦公普及,線下聚會困難,預制菜給許多追求快節奏工作生活同時又垂涎美食的“打工人”提供了一種新選擇。在這其中,小龍蝦預制菜的品類,衍化速度非常之快。

小龍蝦干拌面、小龍蝦卷餅、小龍蝦包子、小龍蝦漢堡……商家們幾乎把小龍蝦玩出了花。海底撈,西貝、文和友、墮落蝦、松哥油燜大蝦等品牌,紛紛推出自家的小龍蝦預制菜。不過出于成本考慮,大多商家采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小個頭小龍蝦。
截至目前,京東平臺的小龍蝦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叮咚買菜今年的即食類小龍蝦的銷售額已超一億元,淘特的預制小龍蝦消費量同比2021年增長近兩倍。

相較于正餐,預制菜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打破了小龍蝦的固定用餐方式和用餐時段。
原本的小龍蝦,是有固定且主流的用餐時段的——夏天的夜晚,也就是六到八月的晚餐時段。
吃蝦的方式以前也是固定的,大家套上手套,便開始嘬蝦腦,剝蝦殼。這一過程通常都會搞得滿手是油,滿嘴是汁。你很難想象早餐和午餐吃這些,因為它既費時又費事。

你可以早餐吃小龍蝦漢堡,中餐吃小龍蝦拌面,晚餐吃小龍蝦蓋澆飯,甚至還可以加個餐來塊小龍蝦披薩,小龍蝦的消費場景被大大提升。
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后,小龍蝦的保存時限也被大大提升,如果冷凍起來,放個半年陪你過冬恐怕夜不成問題。
在抖音和小紅書,你能刷到越來越多關于小龍蝦的網紅美食,這是商家們新一輪的營銷手法。看起來色香味俱全的“小龍蝦大腸卷”,“小龍蝦榴蓮餅”,“一口30個小龍蝦肉卷”……味道不一定好,但只要引流到了,他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疫情下,由于堂食機會減少,圍坐在一起剝小龍蝦的場景也稀缺了,小龍蝦的社交屬性下降不少。所以預制菜開始受歡迎——畢竟市場上那么多蝦要賣,蝦肉也的確好吃,農戶和商人們總要想辦法把它們處理掉。
在預制菜向好的發展趨勢下,加工廠也逐步多了起來。據天眼查數據,目前我國有約1200家小龍蝦加工相關企業,其中80.9%成立于五年以內。從地域分布來看,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數量超350家,占全國的28.7%,其次是湖南省,超260家,占比21.2%。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小龍蝦+萬物”的模式將逐漸普及,跨界的創意食品只會越來越多。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古月一刀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小龍蝦降價了,反而沒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