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長沙的年輕人,太恐怖了

    原創 胡萬程 鹽財經
    ▍鹽財經
    作者 | 胡萬程
    編輯 | 譚保羅
    值班編輯 | 閏然
    漫步在長沙的熱門商圈,很難不被這里的年輕人吸引。
    解放西搞直播的網紅,排隊等“茶顏悅色”的學生,坐在超級文和友里約會的情侶……路邊攤的攤主也是清一色的年輕面孔。目之所及,都是“恰同學少年”。
    “流入人口數”或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比較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長沙十年間猛增300萬人口,超過40%的增幅使其躍升為中部第三個千萬人口城市。
    這樣的人口流入速度,讓眾多內卷于“搶人大戰”的城市羨慕。長沙市長鄭建新曾說:“如果未來長沙每年都能增加至少30萬人、80%是年輕人,長沙就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希望。”
    年輕人在網紅打卡點排隊拍照(圖源:湖南日報)
    《2022中國城市引力指數報告》顯示,長沙位居中國城市引力榜第9位。在二級指標體系中,長沙的人口向心力、消費活力以及宜居水平,均居于全國前列。
    在“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年代,這座GDP過萬億、人口上千萬的中部省會城市,憑借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經濟基礎、新潮的消費文化,獲得了年輕人的芳心。
    “一萬元”的房價
    5月份,長沙樓市出臺的一項政策被送上了“熱搜”,被外界評為“背后有高人”。
    這則由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的《關于推進長沙市租賃住房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盤活存量房的試點實施方案》中,設計了一條頗有意思的規則。
    只要將存量房盤活用作租賃住房,且運營時間不低于10年,存量房就不納入家庭住房套數計算。一句話概括就是,租出去就算無房。
    電影《春江水暖》劇照
    樓市政策的尺度向來很難拿捏。管得太嚴,樓市低迷不說,還有可能傷害剛需;管得太松,房價飆升帶來更大泡沫風險。但長沙這項政策少見地做到了面面俱到:既有利于存量資源的利用,又增加了租賃住房供給,同時還創新性地將新房、二手房、租賃住房進行聯動,活化了房地產住宅市場的循環系統。
    但這樣“一石多鳥”的政策,卻非所有城市皆可模仿,它建立在長沙長期以來成功的房價調控之上。
    2020年-2022年2月長沙商品住宅房價格變化指數(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整理:安居客)
    長沙的房價和漲幅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也因此被住建部點名表揚,成為深圳和東莞登門學習的“調控模范生”。這與其不斷升級的需求側調控關系密切。
    很長一段時間,長沙的限購和限售政策是:本地單身戶籍或非本地戶籍家庭,限購一套商品住宅,已婚以家庭為單位限購兩套。外地戶口需連續繳納24個月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方可限購一套。此外,居民限售4年。
    嚴格的限購限售條件,讓長沙成為一座讓投資客“繞著走”的城市,卻造福了暫時無房的年輕人們。
    長沙居民自有住房比例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許多大學畢業生工作六七年后,基本能自食其力購買一套住房,外來務工人員也相對容易實現住有所居。
    買一套位置、品質大致相當的房子,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大概每平方米需要6萬元甚至更高;在杭州、南京、蘇州等城市需要三四萬元;在長沙,可能只需要1萬元出頭。
    低房價,讓長沙人更愛住大房。相較于一線城市70平米的上車房、40平米的公寓,甚至30平米的蝸居,長沙人的房子要大得多。
    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長沙2022年3月成交的住宅中,100平方米以上戶型占比達92.6%。其中,144—200平方米戶型占比為31.7%,200平方米以上戶型成交占比為5.8%。
    2022年3月,長沙內五區住宅新增成交66萬㎡,環比上升52%(圖源:中指數據)
    通常來說,如果房地產消費過大,就會對其他消費造成擠出效應。而長沙的低房價釋放了旺盛的消費力,促成諸多新消費品牌的崛起。
    火辣消費
    去過長沙的人都知道,夜幕降臨,這座城才真正蘇醒。
    去長沙,喝一杯奶茶、吃一頓小龍蝦,似乎已成為游客的某種消費共識。店面內的“聲色犬馬”與店面外摩肩接踵的隊伍,共同演繹著長沙旺盛的消費力。
    在《2022中國城市引力指數報告》中,長沙的“資本引力指數”排名第15。從長沙新消費品牌的崛起,可見一斑。
    中國資本引力指數50強(圖源:2022中國城市引力指數報告)
    2021年,超級文和友被曝出完成了5億元B輪融資消息,估值超100億元;茶顏悅色從2018年起兩年內里完成了三輪融資,背后集結了天圖投資、順為資本等知名機構;三頓半的最新一輪數億元融資,由中信產業基金領投,IDG、GGV和內向基金跟投,投后估值為45億人民幣。
    長沙新消費賽道融資,僅2021年上半年融資金額就達236.5億元,相當于之前5年長沙新消費融資總額的68%,遠超2020年,呈現井噴式增長。雖然這樣的態勢,今年由于各種原因有所滑落,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沙已經成為關注消費的PE和VC機構們無法錯過的城市。
    不可否認,茶顏悅色、文和友、三頓半等消費品牌的快速成長,與長沙一直以來的低房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長沙之所以能成為新消費品牌孵化地,同樣是各行各業厚積薄發的結果。
    從湖南本土走向全國的絕味鴨脖,早在2008年就開始探索開店拓圈;茶顏悅色2013年就開始生長,直到2020年才在湖北開了第一家分店;以“餐飲+文創”聞名的文和友,是從大排檔起家;而憑借國風攝影獨特路線異軍突起、一路出圈的盤子女人坊,則已打拼了19個年頭。
    絕味鴨脖門店
    外人只看到了資本的瘋狂涌入,但這些品牌早已久經沙場,是經過本土殘酷的競爭和考驗后,聚焦了各自的細分市場,通過不斷挖掘和滿足顧客各類需求后,才獲得了現在的追捧。
    在長沙開店,試錯成本低,導致吃喝玩樂店數量眾多,比如長沙的按摩店,就有近4000家。但與此同時,市場換新的速度也會更快,很多商業圈的門店,三個月就換一家。
    2020年南風窗記者在長沙采訪的時候,本地一位速溶咖啡品牌創業者告訴記者:“你現在看到的長沙所謂新消費品牌,其實都是從尸山中爬出來的,它背后的創業者很可能經歷過數個失敗的品牌。”
    “網紅”茶飲店茶顏悅色
    湖南人喜歡形容自己,“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而有趣的是,很多品牌也把這些元素融入了企業文化,也許只有這樣,才能在長沙這片消費品牌的絞肉機戰場上真正地活下去,成為剩者,乃至勝者。
    今年疫情反復,各地消費有所下滑,短期內資本可能在挖掘新品牌的過程中暫時性疲憊。但可以預測的是,在對長沙網紅店的估值與資本爭奪趨于理性后,未來仍會不斷有新的年輕消費品牌在此出現。
    985“第三城”
    互聯網時代,誕生于湖南的大佬很多。
    IDG資本創始人熊曉鴿、微信之父張小龍、快手創始人宿華、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陌陌創始人唐巖,都是行業中的大佬級別的人物,這是現代企業家里龐大的“湘軍”力量。
    有人把企業家輩出歸功于湖南教育的發達。在長沙的岳麓書院大門口有一副有名的對聯,“惟楚有才,于斯為盛”,這句話經常被用來形容此地的人杰地靈。
    岳麓書院
    如果溯源湖南的教育風氣,恐怕要追溯到清末。
    1864年湘軍攻下太平軍總部天京僅十幾天后,曾國藩開始對湘軍進行裁撤。湘軍將領們把戰爭中積累的巨大財富搬回了湖南,除了在家鄉買田買地鍵房子,也修修祠堂,修修路橋,再辦辦教育。
    這一結果就是,到了戊戌變法后,湖南這一中部省份,竟成了全中國最開明、最講改良的地區之一。
    這樣的傳統也延續到了現代。在中國,一共有三個城市擁有三所及以上985高校,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還有一個是長沙。其985高校分別是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
    而同級別的鄭州、南昌等等城市,沒有一所985高校,就連中部一直以教育資源豐富聞名的武漢,也只有兩所985高校。
    除了高等教育,長沙的中小學教育水平也很高。“四大名校”長郡雙語中學、雅禮中學、師大附中、長沙市一中,即便放在全國范圍內,也是教學水平位于前列的學校。這使得很多在外打拼的湖南人,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有相當部分人會考慮回到長沙。
    “四大名校”之一雅禮中學
    鈴聲文傳的創始人曾響鈴曾在深圳創業,后來為了孩子的教育把公司遷到了長沙。他告訴南風窗記者:“深圳教育比不上長沙,深圳升學率低,孩子能上高中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倒不是中考題目有多難,而是錄取率實在太低。”
    他向記者舉例:2019年深圳共有8.5萬人參加中考,然而全市的普通公辦本科只提供3.5萬個學位。大約只有41%的中學生才可以上公辦高中。
    這樣的現實,使得相當一部分在大城市打拼購房的人,在享受了一輪房價上漲帶來的福利后,在孩子上學之際選擇套現回到長沙。一方面,賣房的錢可以讓他們在長沙中心區買到學位房后還留存一筆不小的現金,另一方面,更好的學校也有助于孩子順利升學。
    多年保持相對穩定的“低房價”,旺盛的消費能力,積極發展高新產業及智能制造等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不斷完善的醫療和教育等公共基礎設施,相對寬松的戶籍政策,都使得長沙成為了一座極具幸福感的宜業宜居理想之城。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胡萬程
    排版|林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長沙的年輕人,太恐怖了》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