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9日,我國百年影史的見證者和耕耘者,一代國人心目中的“女神”秦怡在上海不幸病逝,享年100歲。在其長時間的電影生涯中,刻畫了一個個令人難忘的經典人物形象,在《鐵道游擊隊》中,她是智勇雙全的芳林嫂;在《青春之歌》里,她是卑躬屈膝的革命先驅林紅;在《馬蘭花開》里,她又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拖拉機手馬蘭。
值得一提的是,秦怡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還特別學會了開拖拉機,由此可見老一輩電影藝術家的敬業精神和職業情緒。相比之下,現在那些連說個臺詞擺個動作都要找“替身”的鮮肉小花們,該作何感想?
上圖_ 秦怡(1922年1月31日-2022年5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本籍江蘇省高郵市
但是不為人知的是,除了電影藝人這一身份外,秦怡仍是一個革命作業者,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這位其時就紅遍大江南北的女明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為我黨革命作業做出了很多貢獻,而其間的彎曲和驚險,比起當今的諜戰影視作品來更為精彩。
抗戰爆發后,秦怡于1938年赴武漢參與抗日宣傳活動,并于1941年加入我黨南邊局組建的“中華劇藝社”。該社解散后,黨組織又組織她去其他電影公司拍戲,并讓其充分運用自己電影明星的身份進行革命宣傳。而秦怡也在作業同時,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上圖_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
積極解救我黨《華西晚報》報社成員
《華西晚報》是我黨興辦的一份較有影響力的報刊,茅盾、葉圣陶、夏衍等左派文學家經常在其發表文章,因而該報也成了國民黨間諜組織眼中的“重點目標”,并屢次企圖將該報社摧毀。
而秦怡作業的單位鄰近就有一個國民黨間諜經常會晤碰頭的茶社。為此,秦怡經常赴該茶社以和搭檔喝茶、聊劇本為掩護,以打聽間諜們的意向。一次,秦怡聽見鄰桌的兩人低聲談論,其間聽到“華西晚報”“砸”“干”等字眼,仔細的秦怡立刻警惕起來。所以她對搭檔說要回單位一趟,并特意說自己一會就回來,以此利誘鄰桌的間諜(可以看出秦怡仔細聰明的一面)。
在離開后,秦怡迅速趕到《華西晚報》報社,將信息告知了該報副刊部主編陳白塵。陳白塵也感覺事態緊急,決斷組織報社人員撤離。果然第二天,大批國民黨間諜和打手奔赴報社,但撲了一個空。也正由于秦怡,才使得報社人員成功躲過一劫。
上圖_ 民國三十四年的 《華西晚報》
策反國民黨空軍飛行員
1948年,在上海拍戲的秦怡又接到了地下黨組織的新任務,讓她協助策反國民黨空軍飛行員、時任運輸機大隊長的徐駿英。其時地下黨組織現已對該徐展開了長時間的作業,但仍是沒有十足把握。當秦怡得知徐駿英的未婚妻是其影迷的時候,便決定使用這一有利因素,經常約請這對情侶去其家中做客。
在與徐駿英的溝通中,秦怡發現這位國民黨空軍軍官的思維較為前進,傾向革命,所以就積極做他的思維作業。在秦怡的不斷勸說和盡力下,徐駿英決定起義,并駕駛一架美制運輸機于1949年頭成功飛至解放區。這對其時急需空軍人才和裝備的我軍意義嚴重。而同時,秦怡也將徐駿英的未婚妻安全的搬運出上海,并與其聚會。
上圖_ 《馬蘭花開》是長春電影制片廠拍照的劇情電影,由秦怡主演,于1956年上映
像以上的事例還有不少。秦怡充分運用自己電影明星的“特別身份”,為我黨的作業鞠躬盡瘁,做了大量作業。而她高風亮節、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也貫穿了整個職業生涯和日常生活。
身為“大咖”的秦怡在拍戲中總是和劇組打成一片,從來不搞特別待遇和要求。她也經常在很多電影中扮演配角甚至龍套的角色,甘當綠葉,扶持和協助了不少新人藝人。
上圖_ 身著中式旗袍的秦怡
除此之外,在各種慈悲公益活動中,也總是能看到她的身影。2009年,剛剛做完手術不久現已87歲高齡的秦怡,還特意露宿風餐的趕赴汶川地震災區參與援建小學的開學典禮。
而面對媒體和言論的贊譽,秦怡只是淡淡的說“他們都說我多好多好,其實你看我現在,并沒有做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其實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
上圖_ 秦怡晚年相片
正是由于在各方面都堪稱楷模的杰出體現,秦怡也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周總理稱贊其為“我國最美麗的女性”;2019年,黨和政府更是授予其“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謂和“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謂(而且是電影界僅有的代表)。
而在國外也不缺少她的“粉絲”,好萊塢聞名影星,后來從政做過州長的阿諾德施瓦辛格就曾表明“秦怡是我崇拜的我國影星,同時她又是一位巨大的母親”。而以上的榮譽和稱贊,可以說秦怡都是絕對名副其實的。
最后,愿秦怡老師一路走好!
作者:楊上柳下校正/編輯:莉莉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