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壯日。記者造訪一些中小學發現,小胖墩越來越常見,有的學生甚至無法正常上體育課,進而構成惡性循環。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肥壯率挨近20%。如何讓“小胖墩”瘦下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文/新華社記者王井懷、郭方達
體重超、打假條 孩子太胖不能跑
春光明媚,孩子們在操場上活蹦亂跳。不過,在操場角落里,幾個小胖墩坐在陰涼處發愣。
最近幾年,在天津市一所小學擔任體育教師的王老師常常收到家長一些難以想象的請假條:因孩子身體原因,不適宜許多運動,特向體育老師請假。王老師便把這幾個較胖的孩子叫到部隊外歇息。
“這些孩子太胖,如果劇烈運動,膝蓋等關節受到比較嚴重的壓力,或許影響發育或許導致損害。”王老師說,這些孩子大多有醫院開具的證明,不適宜再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
從事教育工作近20年的王老師介紹,10多年前一個班里的小胖墩只有零星幾個,現在40多人的班級里有近四分之一是小胖墩。
近年來,天津市衛健委計算中小學生體質監測數據發現,2018年,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肥壯率分別為26.13%、21.84%和14.88%;2020年這一數據為23.94%、21.32%、15.39%。
“縱向來看,天津小學生肥壯率顯著下降,初中生、高中生肥壯率基本持平。這說明近年來天津推行的進步學生體質的措施開始起作用。”天津市疾病防備控制中心環境健康與校園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劉忠慧說。
不過,中小學生的肥壯率依然較高。去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我國疾控中心養分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表明,我國6歲—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壯率近20%,6歲以下的兒童超重肥壯率超越10%。
吃得多、動得少 就離肥壯不遠了
多位養分專家和中小學教師以為,兒童胖起來歸根到底是與“吃得多、動得少”的不健康日子方式有關。
天津市疾病防備控制中心非盛行癥防備控制所注冊養分師潘怡介紹,現在中小學生的肥壯大多是由于能量過剩構成全身脂肪過量堆積。“跟著人們日子水平的進步,孩子飲食中油脂和添加糖含量添加,平時各種高能量零食不斷,正餐吃得過于精細,蔬菜水果又少,孩子難免胖起來。”
與此一起,運動量卻沒有跟上。天津市北辰區普育校園教校園長羅輝以為,目前中小學體育教育主要以跳繩等技巧性運動為主,缺少力氣訓練,樸實的體育活動自身也相對單調,孩子自我堅持的意愿不強。
一起,許多家長是雙職工,勞累一天后很難再陪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體育教師王老師說,“雙減”后孩子課余時間多了,家長傾向于給孩子安排閱覽、音樂等素質拓寬活動,對于體育訓練的注重程度依然不足。“家校溝通群內,孩子讀什么書、彈什么曲一個個打卡,但共享體育活動的寥寥無幾。”
管住嘴、邁開腿 健康日子不懊悔
以前人們覺得孩子胖點心愛,不過防備醫學專業教材《兒童少年衛生學》提供的數據顯示,肥壯兒童成年后患糖尿病的風險是非肥壯兒童的2.8倍。一起,肥壯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構成影響。
為了遏制兒童青少年超重肥壯盛行趨勢,天津市衛生健康委等六部分聯合展開防控,以2002年—2017年超重率和肥壯率年均增幅為基線,力爭至2030年將全市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壯率年均增幅在基線基礎上下降80%。
家長是兒童青少年健康第一責任人。潘怡呼吁,家長要合理調配孩子日常飲食,削減油炸、燒烤等烹調方式,控制油、鹽、糖使用量,教育兒童不挑食、不偏食,多喝白開水,少吃各種加工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
校園還要添加競技性體育比賽,這是激起孩子運動興趣的好方法。羅輝說,類似籃球足球比賽等競技性體育活動觀賞性強,適宜作為孩子的終身運動來培養;跳繩、踢毽子比賽等則有更廣泛的參加度,合適不同體質的孩子。
還有專家呼吁,探索開發一些小程序,并與簡略的可穿戴設備結合,幫助孩子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訓練,進步孩子運動的積極性,一起還可以經過信息化手法指導并催促家長和學生構成準時訓練的習氣,解決家長不注重孩子訓練的難題。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