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良渚文明以玉文明享譽天下。它的時代大約在5000年前左右,與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適當。良渚玉文明是華夏玉文明開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商周玉文明都顯著遭到良渚的影響。
良渚文明是我國玉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琮、璧、璜、圭、璋、琥”六種玉器,即所謂的“六瑞”,是商周今后玉禮系統的標志,前三個在良渚文明中現已呈現。
玉琮
在良渚出土的玉琮,依據專家的考證,有通六合的功用。良渚玉琮都刻著良渚特有的神徽紋,標志著神權。依據古籍記載,玉是用來禮神的。玉琮的造型是中空的個柱形器。結合來看,玉琮是良渚人用來通天,侍奉神靈的禮器。
而擁有這些玉琮的是極少數高等級大墓。玉琮擁有者顯然是良渚王國中等級十分高的貴族。所以良渚玉琮標志王權和神權本為一體,可助地上的王通天上的神。
到了商周時代,據古籍記載,玉琮的效果便是祭六合。用玉琮祭六合的多半也是王族或者貴族。這是與良渚玉琮的效果一脈相承的。
玉璧
玉璧作為古代用來祭天、陪葬的禮器以及財富的標志,被古人以為具有祥瑞的寓意。玉璧是良渚玉禮器系統中的大型器物。推測玉璧在良渚文明中應是作為“以玉事神”意義上的一種祭品,大多通體素面。
說到玉璧,自然就想到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攪動風云的和氏璧。因為一塊玉璧,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掀起一番針鋒相對,還留下了物歸原主的典故。和氏璧之所以引來各方搶奪,不僅是因為它本身珍貴,也是它所代表的禮。春秋時期人們對玉璧的重視,一如良渚人對玉壁的重視。
結語
商周玉文明承繼了良渚玉文明,這是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的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