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俄如果不說話,還是能裝一下西方人的。如果語言能力好,那跟西方國家的人沒啥差異。比如網球巨星莎拉波娃,英語說的比俄語好,是典型的白人女孩。她奪得溫網的時候才17歲,一下子成為西方的運動巨星。
西方的記者在報道俄烏沖突的時候,他們同情烏克蘭民眾的一點是因為烏克蘭人也是白人,和西方人至少長得一模一樣。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凱莉·科維利亞在一檔節目中說:“坦率說,這些不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他們(烏克蘭人)是基督徒,他們是白人,他們與我們很相似。”法國商業調頻電視臺記者菲利普·科爾貝在報道中說:“我們現在談論的不是敘利亞人逃離戰爭,我們談論的是長相與我們相近的歐洲人為了保命駕車離開(烏克蘭)。”
但是高華呢,沒辦法,哪怕從小在美國長大,英語水平也是典型的native speaker。還是不會被西方人當作自己人。前面中東那些飽受戰火傷害的伊朗人敘利亞人阿富汗人就是很好的例子。西方記者對于他們的死亡、流離失所毫無同理心。
再比如駱家輝。非常典型的華裔美國人。被奧巴馬派到中國做大使,搞了不少事情,維護了美國的利益,損害了不少中國的利益。
但是呢,他還是被美國人當成“中國人”。
在特朗普和拜登競選的時候,特朗普在他的競選廣告當中,直接暗示“駱家輝”是中國人。
這則廣告將拜登描述為是一個“背叛”美國、“維護”中國利益的“通中分子”的廣告中,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廣告的第39秒鐘插入了下面這段“一閃而過”的畫面:拜登在向站在中美兩國國旗間的駱家輝低頭致敬。

《華盛頓郵報》認為,這是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在通過畫面語言,展現拜登在向一個站在中國國旗面前,有著亞裔面孔的人低頭,以此進一步證明他對中國的“恭敬”。
可是駱家輝是純正的美國人。在美國出生長大。跟中國基本上沒有關系。
而駱家輝本人在得知他被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暗示為是中國官員后的反應:憤怒。
駱家輝表示:“仿佛亞裔美國人,不論他們是第二代、第三代還是第四代,都仍然會被特朗普所代表的這種種族主義的刻板偏見給視作“外國人”,然而愛爾蘭裔或波蘭裔美國人卻不會面臨這種情況,不會被人暗示為“外國政府官員”。
對于海外高華來說,他們才是西方真正的耗材。而且用完即棄的那種。哪怕他們強行融入,也不過是一廂情愿。
部分高華展現出的“皈依者狂熱”行為,終究有一天會加倍的返還到他們頭上。
沒啥,你看這些回答里面透露的恐懼情緒。
說明他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