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如何看待 3 月 15 日 A 股跌破 3100 點,港股也大跌,阿里騰訊兩天蒸發 7000 億?

     

    金融市場原來對于開年經濟增長的預期是很差的。

    畢竟,上市房企的1~2月平均銷售數據是40%~50%的下滑;畢竟,土拍市場的冰封已經半年;畢竟,2月出現了有數據以來首次居民中長期貸款(也就是房貸)負增長。

    春節和兩會期間的疫情復發,各地疫情管控也都比較嚴格。互聯網巨頭的網購高頻數據一般。線下線上消費理應都不行。

    甚至主流觀點認為,數據差了不丟人,后面會有更多穩增長政策出臺。

    結果。。。

    上周統計局換了領導之后,直接發威。

    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所有數據都嚴重超預期。數據離譜到什么程度呢?首先它超出了所有金融從業者的想象力邊界。數據發布已經超過12小時了,一堆博士算了半天,至今沒有一個金融從業者能夠把房地產鏈相關的分項數據(全是負的)跟總體投資數據掰扯上的。更不要說跟各個行業的高頻數據彌合了。

    歷史上統計局的數據超金融市場預期是家常便飯。但是一般來說,都是小數點后一位數字的偏差。這次是個位數不變,直接改了正負號。

    客觀講,1~2月的經濟增長數據如果完全沒有水分,那么今年的經濟增速應該在6%~7%,甚至現在應該開始考慮適時加息,抑制經濟過熱了。就是這么魔幻。

    打個比方,統計局今天干的事情,類似于你小時候考了不及格,直接把50分改成90分。然后你逼著你爸在考卷上簽字了。

    如果穩增長最后不靠央行、不靠住建部也不靠商務部,全靠統計局,那還怎么玩?

    證券市場能有信心就怪了。

     

    這兩天出現了新情況,感覺輿論不太對,跌多了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出來了。。

    最近1~2天,海外媒體對中國的經濟和大型企業評論開始增加。

    比如什么下調經濟預測,比如提到“騰訊或面臨罰款”。


    很有意思,大量的新聞和博客都在使用“或”、“傳”、“如果xxx,就會xxx”。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國際新聞,前幾天烏克蘭核電廠著火了,實際上是廠里的普通建筑。

    但是在新聞里他們怎么說呢?

    如果核電站出了問題,會對ABCD造成影響,好像真的是發電廠房著火了一樣。

    再比如歐洲提出制裁俄羅斯,新聞和評論細節不討論(比如制裁給能源行業留后門),專門討論如果停止進口原油天然氣,能源價格會如何如何。

    今天白天,很多人又開始“傳”。


    • 好像美股中概肯定要出問題了,就好像這些人天天住在SEC辦公室里旁聽會議一樣;
    • 也有傳國內互聯網巨頭要被拆分了,就好像這些美國人天天在政策研究室整理文件一樣。

    熟悉海外新聞的都了解,每次出現這種市場動蕩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這種煞有介事,從某些“內部人士”那里得到的消息。

    海外對國內新聞的傳播一直并不透明,也給了這類渾水摸魚機會。

    路透社新聞評論部2018年12月發表過一篇假新聞評論,《若字節跳動明年與百度合并 BAT組合將起變化》,當時還引發百度辟謠。上面我說的兩個元素全占了,假新聞不知道哪的來源,然后是基于“若合并”前提,字里行間好像是言之鑿鑿,重點放到了各種結果分析。

    我們老說不能陰謀論,但華爾街和媒體一直有某種松散式的合作。這不俄烏沖突最開始幾天,一邊唱空俄羅斯資產,然后華爾街默默買入俄羅斯優質企業的公司債。

    這很難讓人相信背后沒有配合,回想到歷次大周期海外媒體、金融機構的操作,連我這個專業的都不信是巧合。

    畢竟90年的日本、97年的泰國、08年的新興市場,好幾次了。


    其實對在金融市場有話語權的機構來說,大家都很清楚一些資產的真正價值。

    比如港股和美股不同,不存在退市風險,那會不會像俄羅斯公司債一樣把一些公司價格打到很低,然后默默抄底呢?

    不開玩笑——韓國當年被這么擼過一次了。

    作為普通人來說,當下行情參與就算了,難度太高。目前的下跌已經不基于基本面了,連鎖反應、情緒造成的慌不擇路,影響因素太多。

    在新的環境下,信息變得混亂和復雜,也要做到不傳這些亂七八糟的內容,不引用來源不明的消息。

    當然就更別根據一些沒什么信源的信息,去指導投資了。


    以上,供參考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3·15 晚會曝光多品牌電動自行車公然違規提速,綠源、小牛等被點名,電動車行速為何被商家預留了后門?

    2022-3-16 14:28:13

    時下

    如何看待南昌大學生建議南昌打造商業城市、網紅城市,官方回應「望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2022-3-17 11:11:18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