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盧克文與儲殷分別就 " 上海大齡剩女 " 的擇偶觀發議論,這兩人我都認識。
盧克文嘲笑了 " 年薪 20 萬上海剩女 " 的擇偶目標:年薪 30 萬的上海籍碩士。他表示那樣的男子根本不在乎年薪 20 萬和本科這些標簽,他們只在乎女方的 " 顏值,身高,性格 "。儲殷則反過來說,婚姻是婚姻,找老婆不是 " 去 KTV 找小姐 ",女生的學識、價值觀、家庭背景都會被成熟男子重視。
要我看,盧克文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年輕人對婚姻的第一層向往:郎才女貌,有成就的男人應當配一個漂亮的妻子,反之亦然,這是中國歷朝歷代男權社會對美滿婚姻最表層的理想主義定義。男人談論女人,尤其是談一個陌生女人,首先說到的肯定是她長得漂亮不漂亮,盧克文比儲殷年輕,更單純,所以推崇先看臉盤,然后看身段的 " 饑渴男 " 擇偶觀。
儲殷比盧克文大 5 歲,在如今的 " 早熟 " 時代,觀念上幾乎可以算大一輩了。他已經是典型的 " 油膩男 ",因此他的觀點進入了中國人婚戀觀的第二層,那是同樣有著強大傳統文化支撐的一層,它就是 " 門當戶對 "。
門當戶對被很多過了一陣子的小夫妻認為 " 老人們說的有道理 ",因為婚姻不光是兩個年輕人的事,還經常會把兩個家庭攪到一起。小夫妻過著過著,就會發現普通價值觀、金錢觀、生活情趣和習慣如果差太多,很難磨合,因此是挺重要的一件事。過日子發生摩擦,以致于小家庭最后分崩離析,上述這些事情上的合不來往往都是主因。
儲殷強調 " 找老婆不是挑小姐 ",說明這個家伙在婚戀觀上用老一輩的話說,確實比盧克文 " 更成熟 ",只是他的成熟是不能穿越時間,讓很多年輕人相信并且接受的。生活的很多經驗不是聽來的,而需要個人重走一遍,在跌跌撞撞中重新領悟。
不過老胡要說,儲殷的說法也是理想主義的。現實是,生活中雖然有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種種支配性觀念,但促成一門門實際婚姻的還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它就是命運,或者稱之為緣分。命運讓你碰到誰,在關鍵階段里喜歡上誰,愿意接受誰,足以對抗種種傳統和世俗的婚戀觀,塑造一個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家庭。
人海茫茫,適合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男生女生成千上萬,但你很可能碰不到他們,碰到了也是擦肩而過,沒有機會駐足和相互凝視。一個人在婚姻適齡期能夠接觸到的異性非常少,通過別人介紹能夠擴大的接觸面也很有限,所以很多婚姻都是在同學、同事之間,以及在家長及親朋好友幫著稍加擴大的交際圈里實現的。
老胡相信,接受命運的安排,在身邊的人中發現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女生,大膽一些走向婚姻,遇到不和諧的事情盡量以達觀的的態度加以化解,這比執著于郎才女貌或門當戶對,不停尋覓要重要得多。老胡這輩子見過不少與郎才女貌和門當戶對都不搭界的幸福家庭,原因都是夫妻里至少有一個人的生活態度非常達觀。盯準了就是要找一個漂亮的、收入高的、家庭背景差不多的,很多人耽誤了自己的青春,而且會慢慢變得有點 " 怪 ",或者不合群。
所以啊,我要說,盧克文的觀點從男性的角度說很純潔,已經開始 " 懂事 " 了的儲殷則有點 " 裝老成 "。老胡的個人建議是,年輕人不要全信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大家應該在婚戀觀上更加開放,在千姿百態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愛,建立自己的家。
盧克文與儲殷評論“上海大齡剩女”擇偶觀,胡錫進也下場銳評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76d86d8e9f090bad16d427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