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清華簡”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禮類文獻和簡帛音樂類文獻

    圖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書影。先秦時代,大夫們的食禮有何講究?古人如何利用樂理知識創作美妙

    圖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書影。

    先秦時代,大夫們的食禮有何講究?古人如何利用樂理知識創作美妙的音樂?戰國早期,人們如何看待 " 天命 " 與 " 人命 " 之間的關系?12 月 10 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人文樓舉行,為我們揭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輯整理報告共刊布《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風》《畏天用身》等五篇竹書,首次發現了戰國時期的禮類文獻,與傳世的《儀禮》17 篇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首次發現了戰國時期簡帛文獻中的音樂類文獻,樂理背后展現了中國古人強大的數學邏輯思維和科學思想。五篇竹書均為傳世文獻未見的佚籍,為研究先秦時期的禮制、音樂以及思想提供了新的史料。

    首次發現散失的先秦禮書

    在 " 清華簡 " 第 13 輯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兩篇禮書。這兩篇竹書編連為一卷,分別有竹簡 51 支與 14 支,前者記載大夫食禮中賓主、儐相的行禮儀節,后者記述行食禮過程中執事者行事的具體禮節,兩篇相附而行。

    " 禮樂文化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標志之一,《大夫食禮》為亡佚的先秦禮書,與傳世《儀禮》17 篇有諸多相同之處,又具有鮮明的楚地特征,對于研究禮書的形成、流傳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教授馬楠介紹,《大夫食禮》基本儀節、行文特點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匯編《儀禮》的諸篇相當接近,比如賓、主均分別從西階、東階上堂,相拜于中堂。

    《大夫食禮》與《儀禮》中的《公食大夫禮》在結構、儀節上更為近似:列鼎庭中,一種叫做梡俎的盛置食物的禮器放置在鼎南;賓客入門之后,為賓客設饌," 醢豆 " 在前," 食簋 " 在后,豆和簋都是盛器,豆中盛放醬,簋中盛黍稷稻粱;如是循環幾次,完成 " 三飯 ",隨后 " 漿飲 " 即喝湯," 卒食后皆撤俎歸賓 "。《公食大夫禮》在設饌、陳設方面敘述詳盡,而《大夫食禮》在賓主、儐相禮辭方面論述更為詳盡。

    "《大夫食禮》寫定時間約在戰國中期,可以說彌補了禮書流傳的缺失。" 馬楠說,兩篇儀禮類文獻是散失的先秦禮書的首次發現,不僅再現了戰國時期禮書的原始面貌,而且體現了楚地大夫食禮的一些特點,對先秦禮制以及《儀禮》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先秦時期以五角星反映五音的損益順序

    此次整理還發現了戰國時期簡帛文獻中的兩篇音樂類文獻《五音圖》和《樂風》,樂理背后展現了中國古人強大的數學邏輯思維和科學思想。

    《五音圖》原簡應有 37 支,現存 35 支。竹簡經編連后,呈現出的是一幅配以文字的圖形。圖形中央部位繪成一個五角星,與今天一筆畫五角星的方法完全相同。在五角星每個角的延伸線上排列書寫五音音階名,從而構成一幅圖文結合的 " 五音圖 "。

    圖為

    戰國時期簡帛文獻中的音樂類文獻《五音圖》。

    五角星的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圖形由 " 宮—徵 "" 徵—商 "" 商—羽 "" 羽—角 "" 角—宮 " 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其背后蘊含的思想是 " 三分損益法 ",與《管子》《淮南子》等書記載的五音生成順序相合。此外,在《五音圖》中,發現了 " 歌 " 這一新見的音名。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教授賈連翔介紹,三分損益法是制定音律時所用的生律法,是古代數學在音樂中的應用。這是通過測音和銘文研究等綜合推擬出來的,而 " 清華簡 " 上五音的損益順序是通過五角星直接反映出來的,這一發現豐富了先秦音樂史研究資料。

    《樂風》分兩部分,前一部分記載音律名稱,后一部分性質尚難明確。值得一提的是,《樂風》竹簡形制獨特,是迄今發現的長度最短的戰國竹簡,堪稱 " 袖珍型 " 竹書。兩篇樂書為中國早期音樂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展現戰國時期積極進取精神

    第 5 篇竹書《畏天用身》是一篇思想類文獻,共 17 支簡,內容完整,無缺簡。講述的是如何看待 " 天命 " 與 " 人命 " 之間的關系。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教授石小力介紹,《畏天用身》系統闡釋了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了解事物內在規律,注意事物間存在著對立轉化的辯證關系,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既要遵循事物的普遍規律,也要認識具體事物的特殊現象。簡文高調宣揚人的主體意識,充分展現了戰國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為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獻。

    發布會上,上海辭書出版社、中西書局社長秦志華介紹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的編輯、出版情況。

    " 清華簡 " 于 2008 年入藏清華大學,從 2010 年開始,整理成果以一年一輯的速度出版公布,為最大限度了解中華文化的初期面貌和發展脈絡提供了資料。在李學勤先生、黃德寬先生的相繼帶領下,整理報告目前已順利出版 13 輯。發布會上,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表示," 清華簡 " 整理已進入攻堅階段,整理團隊將克服困難,保證每年一冊的出版進度,早日將這批重要材料向社會與學界公布。(本報北京 12 月 10 日專電)

    作者:李揚

    文:本報駐京記者 李揚 圖: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供圖 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清華簡”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禮類文獻和簡帛音樂類文獻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763bd18e9f09519e067748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冷暖兩度反轉,申城本周或入冬

    2023-12-11 6:50:21

    時下

    進入U23亞洲杯備戰沖刺期,國奧隊上下達成共識:出戰日韓絕不認輸

    2023-12-11 6:52:33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