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9 日,家住閔行區顓橋銀都苑的張老伯在小區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點看到自己的 " 老破舊 " 自行車被修車師傅修好了,開心得像個老小孩,拉著居民區書記張學軍連聲道謝:" 現在我們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辦成事,太方便了!"

閔行區在主題教育期間,將為民辦實事作為主題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群眾最關心事、基層最期盼事,通過 100 個居村黨群服務站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對家門口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區 29 個居村調整站點或入口位置,23 個居村從樓上搬到樓下,讓社區服務離群眾更近些。

目前區內 82 個居、村委實現一樓一站式綜合服務。銀都苑銀一居民區黨群服務站便是其中之一。銀一居民區黨總支將 " 我要就有 " 的服務理念注入黨群服務站建設全過程,群眾需要什么,黨群服務站就建什么。從便民點到親子空間,從就餐食堂到配藥服務,黨群服務站每個空間的功能、每個版面的布置、每個細節的位置,都是居民一起參與討論 " 議 " 出來的。

從改造前的 280 平方米到如今盤活拓展到總面積 630 平方米,銀一居民區黨群服務站改造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讓群眾需求實現的過程,這其中就有 " 新版 " 七彩銀都便民點的嶄新亮相。通過一場場 " 攤主議事會 " 和 " 居民議事會 ",將最初的 " 縫補一條街 " 不斷優化升級到七彩銀都便民點 2.0 版本,成為黨群服務站的延伸點。

硬件上,從簡易帳篷變成堅固的鋼結構,雙面彩鋼板 + 泡沫既輕便又防熱,配備上鎖折疊門提升安全性,攤頂上也 " 暗藏玄機 ",一道道用機器壓成的瓦狀細槽不僅美觀且便于排水,極大緩解了暴雨天的窘狀。
軟件上,便民點根據居民需求陸續引進理發、家電維修等項目,還將 " 小哥來吧 " 可提供的充電、休憩、飲水等服務納入其中,目前 8 個攤位共計提供磨刀、縫補、修理、理發等 20 余項服務內容。

" 顏值 " 提升了,治理水平也要跟進提升。正式入駐前,黨總支與每一位攤主約談并達成共識,一是服務做到為民,攤主均是小區住戶,相互之間需要和諧共處;二是價格做到惠民,要求攤主制定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讓居民真正從中得到實惠。
在 " 約法兩章 " 基礎上,由居民推選便民點 " 主理人 ",負責便民服務點的攤位管理和日常監督。熱心居民老唐承擔起了這份 " 工作 ",他是一名退休黨員,也是社區的骨干志愿者。

銀一居民區黨群服務站便民服務點的改造升級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一次生動實踐。在這里,煙火氣與時尚感有機融合,魅力家園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而群眾滿意的笑臉就是基層社會治理最好的答卷。
作者:
圖文:趙立榮 陳超 編輯:王柏玲 責任編輯:陳晨
轉載此文請注明出處。
圖說│有煙火氣,也有時尚感,這個全新亮相的小區便民服務點給居民帶來看得見的實惠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73f6778e9f0973bb71f959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