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最近全球電影院最火的是誰?
不是演員,不是導演。
而是流行樂天后,泰勒 斯威夫特。
火的原因,不是出新歌,也不是談新男友。
更不是跨界演了什么故事片。
而是她將自己的演唱會,直接搬到了電影院。

這部電影在預售當日,就以高達3700 萬美元(約合 2.7 億人民幣)的票房,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成為北美預售票房總榜的亞軍。
這個成績,僅次于當年的超英巨制《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

強勁的勢頭并未就此停止,首周末票房直接飆升到1.28 億美元(約合 9.3 億人民幣)。
成為歷年來 10 月開畫第二高的電影,僅次于 2019 年的《小丑》。
誰能想到,會有這么一天,拯救低迷電影市場的居然會是名歌手。

更令人驚訝的是,不像其他「割韭菜」電影口碑翻車。
《時代巡回》目前的爛番茄竟然也是清一色的好評。

這也讓不少人有些迷惑。
一部「不倫不類」的演唱會電影,怎么就能超過好萊塢大片?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泰勒 斯威夫特究竟憑什么——
《泰勒 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
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時代巡回》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簡單來說,它是泰勒 斯威夫特第六次世界巡演「時代之旅(The Eras Tour)」的視頻剪輯版。
這場始于今年 3 月份的演唱會,是她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巡演。

演唱會中,她的每張專輯都被視作獨立的時代篇章來呈現。
她自己也曾公開表示,這是一次穿越她職業生涯的音樂時代旅程。

這場聲勢浩大的巡演,基本每場都一票難求。
與國內周杰倫演唱會搶票的趨勢相比,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怕不是霉霉的粉絲,大概都不可避免地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這場演唱會的相關新聞。
如,粉絲在現場蹦得太嗨,導致西雅圖發生了 2.3 級地震。

巡演收益過于亮眼,美聯儲都將其寫進報告。

如今,進入巡演休整期,霉霉又跑來電影圈刷紀錄了。
其實早在 8 月初,她就請來導演薩姆 倫奇(曾執導過碧梨 艾利許和防彈少年團的演唱會電影),連續 3 天錄制巡演過程。
再交由 5 位剪輯師制作,打造出這部演唱會電影。

起初,電影并不被好萊塢制片公司看好。
與各大廠商的交涉過程中,都因各種原因不歡而散。
于是,霉霉決定跳過各大制片廠,直接與全球第一院線 AMC 合作發行。
不僅省去大量支出,還因為不是電影和電視制片人聯盟成員公司制作,得以在「好萊塢大罷工」期間順利進行。
影片最終在 10 月 13 日上映。
從拍攝到上映,花費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
不同于大多數電影有著漫長的宣傳周期,這部《時代巡回》的宣傳直接被霉霉的一條社交媒體動態取代,簡單有效。

影片上映后,更是刮起了一股「泰勒狂潮」。
眾所周知,無論哪個國家,暑期檔之后都會進入一陣票房淡季。
可霉霉僅用 3 天,就擊敗《賈斯汀 比伯:永不言敗》,成為史上第一部票房破億的演唱會電影。
即便在電影工業成熟的好萊塢,這都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奇跡。

此般洪水猛獸的氣勢,讓很多同檔期電影紛紛避讓。
霉霉官宣定檔幾個小時后,環球影業宣布,時隔半個世紀重新回歸的《驅魔人:信徒》將提前一周上映。
制片人甚至還特地在社交媒體上帶著「Taylor Wins」(泰勒贏了)的標簽,確認此事屬實。

此外,馬丁 斯科塞斯攜手「小李子」的《花月殺手》也因此調整檔期,避免與霉霉產生正面沖突。

《花月殺手》
屢屢刷新紀錄,熱度持久不衰。
《時代巡會》現象級的成功,無疑重新定義了演唱會電影的市場前景。
好萊塢在避讓,其他流行歌手卻在跟進。
碧昂絲宣布,她的演唱會電影《文藝復興》將在今年 12 月上映。
和霉霉一樣,也直接與 AMC 院線合作,繞過其唱片公司所屬的索尼影業。
未來,說不定還會有更多類似的演唱會電影登陸院線。

演唱會電影,一直是為粉絲定制的。
不同于故事片,它沒有任何劇情和人物的塑造。
也不同于紀錄片,沒有嘗試挖掘出任何主題的意圖。
與其說它是電影,倒不如說它是演唱會的衍生品。
明星通過這種方式,增強與粉絲之間的粘性。
同時,也能借此強化自己想要塑造的形象。

以前的一些歌手拍攝演唱會電影,都會試圖靠近紀錄片的形式。
王力宏曾拍過一部《火力全開》。
除了呈現演唱會籌備的相關畫面之外,還時不時穿插一些他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

而鄧紫棋的《一路逆風》里,也回顧了她出道十年間的故事。
不僅包含了一些情感經歷,她和《我是歌手》之間的沖突。
而且還有她面對網絡負面留言的心路歷程。

無疑,這些加入的素材都是為了讓粉絲更了解自己的偶像。
歐美那邊,則是更為注重打造明星形象的功能。
碧昂絲的演唱會電影《歸家》,顯然是為了塑造黑人女性精神領袖而生。
播放演唱會的同時,穿插了不少籌備場景與采訪。
在呈現舞臺魅力的同時,也彰顯了碧昂絲獨特的藝術和思想表達。

內容勵志且具有社會議題,電影的口碑一直都很不錯。
然而,仍有不少人認為「優秀歌手現場記錄不等于優秀紀錄片」。

前幾年,五月天接連三部演唱會電影,都在嘗試讓其更接近電影。
不僅邀請專業演員參演,還盡量加入一些劇情。
《追夢 DNA》就融入了三個普通人的心路歷程。

《諾亞方舟》則是以世界末日為主軸,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

《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中,成員化身超級英雄激情開場。

與此同時,他還采用了 4DX 技術,以此增強觀眾的沉浸式體驗。
不過,電影的票房并不太好。

到了泰勒 斯威夫特這里,就完全打破了這種固有思路。
為什么要讓演唱會變成電影?
在她看來,演唱會的魅力,就應該是演唱會本身。
所以,全片基本就是一場完整演唱會。
甚至還鼓勵觀眾推翻觀影禮儀,大膽在觀影過程中躁起來。

電影開始前,還在屏幕送上「允許錄像」的溫馨提示。
隨便打開社交平臺,就能看到國外粉絲分享的互動視頻。
妥妥的大型蹦迪現場。

不過,對此表示憂慮的聲音也不少。
一來,《時代巡回》首映禮當天,影院所在的購物中心通通關門。
大量粉絲的涌入,導致他們擔心無法控制現場突發情況。
二來,對于同一影院觀看其他電影的觀眾而言。
蹦迪帶來的嘈雜聲,多少會影響到他們的觀影體驗。

演唱會電影,到底還是具有極強的粉絲屬性。
魚叔并不抵觸這種全新的電影形式。
但它的極高票房,主要還是因為偶像的影響力,也就是個人的 IP 效應。
這是演唱會的成功,是流行音樂文化的成功,是霉霉的成功。
絕非,電影的成功。

這些年來,電影確實越來越不像電影了。
四年前,馬丁 斯科塞斯宣傳《愛爾蘭人》時,曾評價漫威電影不是電影。
在他看來,電影院已經變成游樂園,而我們需要的是敘事性的電影。
此話一出,立刻引發無數爭議。

時隔四年,泰勒 斯威夫特《時代巡回》的成功,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比起漫威電影,她更是直接放棄了電影的敘事性。
接近三小時時長,幾乎全程演唱會,甚至號召觀眾將影院變成蹦迪現場。
對于強調沉浸感和代入感的電影藝術而言,完全是顛覆性的改變。
可憑借著強大的粉絲效益,票房就能高居不下。
這一點,不服不行。

說到底,靠的還是粉絲經濟。
不可否認,粉絲經濟的蓬勃發展之下,確實衍生出很多全新的藝術手段,為電影開拓了新的可能性。
讓我們能夠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去看電影。
但魚叔所擔心的是,如果這種純粹的粉絲經濟成為了制作電影的主流,那將會極大地擠壓其他傳統形式的電影。

如今,全世界都已經看到了「演唱會電影」這一形式獲得的巨大商業成功。
未來,很有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涌入這一形式的電影制作。
這種情形并不是沒有發生過。
超英電影的系列宇宙,就是這樣形成的。
當然,魚叔從來不排斥看漫威、DC,也很喜歡其中的一些優秀之作。

但問題在于,當大量的資源聚集到這類電影制作之中,必然會嚴重擠壓其他的電影藝術形式。
其實,大家也能直觀地感受到,近十年的好萊塢電影除了超英大片,其他類型的故事片相比之前越來越少了。
那么,商業屬性并沒有那么強的作者電影和藝術電影,該何去何從?
正如馬丁 斯科塞斯在《紐約時報》上回應爭議時所說的那段話——
如果你要跟我說,這不過是簡單的供需問題,只是給予人們他們想要的東西。我不同意。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如果人們只是被給予一種東西,并持續不斷地被兜售這一種東西,他們當然想要更多的同一種東西。

自誕生以來,電影始終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
我們借由電影講述的故事,進入別人的生活。
了解他們的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折射。
回想十年前、二十年前。
我們能在《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中,感受到命運的無常與人性的光輝。
也能在《活著》《霸王別姬》中,感悟人生的苦難和時代的嘆惋。

還能在《泰坦尼克號》中,體味愛情的蕩氣回腸。

即便是同一部電影,同一個故事。
因為人物的立體和文化背景的豐富,不同的觀眾都能產生不同的見解。
可遺憾的是,在當下的影視市場中,電影越來越趨向于輕松簡單的娛樂形式,或是顯而易見的話題指向。
那種屬于經典電影的豐富性,曖昧性,需要讓人咀嚼深省的余味,都已經變得越來越稀少了。
我承認,我也想看霉霉的演唱會電影,想看好看的超英片。
但與此同時,我更想看到形式各異、題材各異的好電影。
如果因為這次《泰勒 斯威夫特:時代巡回演唱會》的大賣,而導致今后大量的演唱會電影搶占院線。
不得不說,這將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馬丁 斯科塞斯四年前的一番話,依然可以作為今天的結語。
遺憾的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有兩套分離的領域,一個是全球范圍內的視聽娛樂,另一個是電影(cinema)。它們仍然會有重疊的時候,但這種情形越來越少了。我擔心,擁有經濟支配地位的一方,令另一方變得更加邊緣化,甚至貶低它們的存在。
對于那些夢想拍電影的人,或者那些剛剛起步的人來說,現在的情況很殘酷,對藝術很不利。
只是簡單的寫下這些話,已經令我肝腸寸斷。
全文完。
她一個人打臉了整個電影圈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3bcf14b15ec03a477554a8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