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4 日,隨著長征二號丁火箭的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制的第 200 發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在這場探索不止、拼搏不止的 " 長征 " 路上,八院 811 所全程參與了 200 發火箭的箭上電池及相關地面設備的研制任務,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始終如一做好箭上電池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革新,用最好的產品走好 " 新長征路 "。
脫胎換骨,開啟火箭鋰電時代
2022 年 8 月 24 日,長二丁火箭成功發射,鋅銀蓄電池完成在八院長征火箭的 " 最后一役 ",至此,八院抓總研制的長征火箭徹底邁向鋰電時代。
長征火箭,這個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閃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自信與自豪,鼓舞著為航天夢、中國夢前行的每一個人。八院抓總研制的長征系列火箭箭上電池的革新換代經歷了一個過程。2013 年 11 月 20 日,長征四號丙火箭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九號,火箭遙測系統首次應用鋰離子蓄電池,新型電池產品在長征火箭的應用拉開序幕;2020 年 2 月 20 日,長征二號丁火箭遙測系統上的箭上電池,替換成比能量更高、性能更穩定的三元體系鋰離子蓄電池;2021 年 11 月 5 日,長征六號火箭箭上電池經歷了一次 " 脫胎換骨 ",采用了全箭鋰離子蓄電池供電技術。逐夢問天的道路上,箭上電池闊步邁向新征程。
長征六號甲作為我國首型固液捆綁中型運載火箭,對箭上電池提出了新要求:火箭的 4 個固體助推器配置了 8 臺電動伺服機構,在火箭飛行時執行運載火箭姿態和軌道控制任務,這 8 臺伺服機構瞬時輸出功率是之前箭上電池的 8 倍多。運載火箭上常規采用的 28 伏低壓鋰電不能滿足能量需求,811 所研制人員為此走出了一條集產學研一體的道路,通過不斷的調研和一遍遍試驗驗證,為長征六號甲火箭 " 量身定制 " 了 " 國內首次 ",打造出 270 伏高壓鋰電。2022 年 3 月 29 日,長征六號甲火箭成功首飛,逐夢征程上,箭上電池再次實現了新突破。
構建型譜,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 1988 年到 2018 年,八院長征系列火箭用 30 年完成了第一個 100 發發射任務,從 2018 年至今用 5 年完成第二個 100 發發射任務。百發發射周期從 30 年縮短為 5 年,八院在探索宇宙的新征程上,用一次次成功跑出了中國航天 " 加速度 "。
從多年前的一年 1 到 2 發,到現在的一年 30 多發,為適應運載火箭高密度高強度發射新形勢,811 所啟動了箭上鋰電池的產品化工程,按要求、分容量孵化出了箭上電池的產品系列,形成了八院運載火箭箭上電池的產品化型譜。同時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優化發射場流程,如通過進場設備智能化、集成化,讓操作更便捷;通過操作規程細化,讓操作更精準等。
走進 811 所宇航級高可靠鋰離子蓄電池生產現場,工作人員正通過專業的測試設備對鋰離子蓄電池進行嚴格的測試和檢驗,確保電池的性能和質量符合標準。這里生產的鋰離子蓄電池覆蓋了火箭、衛星、飛船、探測器等多個領域,全面經受了近年來航天多型號并舉和高密度發射的重大考驗。
作為國內空間電源抓總研制單位,811 所在中國航天的一次次騰飛中,一路創新,一路突破,實現了空間電源的跨越式發展,運載火箭箭上電池的更新換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一代代空間電源人的努力下,中國載人航天的空間儲能電源也相繼走過鎘鎳電池、氫鎳電池、鋰離子蓄電池三個時代,空間太陽電池則經歷了從光電轉換效率 14.8% 的硅電池,到 28% 的砷化鎵太陽電池,再到 30%、32%、34% 的高效多結砷化鎵太陽電池的多次躍升。在一次次的革新中,長征火箭不斷刷新中國航天紀錄,中國空間站一步步從藍圖變為現實,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向更深更遠……
200 發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前行的縮影,是上海航天事業開啟新篇章的見證,更是對 811 所運載電源人的激勵和鞭策。以終為始,踔厲奮發,共創未來。在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新征程上,811 所將繼續不忘初心、接續奮斗。
作者:史博臻 繆新培
編輯:張懿
責任編輯:戎兵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箭上電池:走好“長征”路,邁步新征程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36e090b15ec020252a1f08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