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灣區高新區金水湖產業社區。(金山區新聞辦供圖)
昨天舉行的 " 高質量發展在申城 " 系列主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金山區專場上,金山區委書記劉健表示,正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和 " 南北轉型 " 戰略機遇,把 " 轉型新發展,塑造新形象 " 作為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主題,全面推動 " 三個轉型 " 金山新發展、加快打造 " 兩區一堡 " 戰略新高地、全力塑造 " 三個灣區 " 城市新形象,金山區高質量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產業轉型為核心,全力重塑區域發展動力結構
傳統優勢支柱產業化工產業是產業轉型的重點所在。劉健介紹,近年來,金山區堅定不移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牽手兩大化工基地共同推動 " 煉油向化工轉、化工向材料轉、材料向高端轉、園區向生態轉 ",著力重塑化工產業結構。一方面是加快 " 除舊 ",2015 年實施環境綜合整治以來,累計淘汰調整落后化工企業 225 家,騰出土地 3216 畝,減少能耗 77872 噸標準煤。作為全市首個 " 二轉二 " 產業園區,碳谷綠灣產業園從 2016 年深度調整轉型開始,到 2022 年底累計調整企業 79 家,完成土地收儲回購 1379 畝,畝均產值年均增長 12%,畝均稅收年均增長 11%。另一方面是著力 " 育新 ",聚焦化工產業下游的纖維材料,建立市級碳纖維創新發展研究院公共平臺,制定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金山區纖維材料產業集群 " 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2 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接下來,將充分發揮化工產業基礎性優勢,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延伸。
金山區農業用地占全域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上海農業大區、農業強區,入選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全市第一個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引進培育點甜農業機器人、華維節水等科技農業企業,京東方蔬菜智聯工廠等數字農業企業,九豐、榮美等工廠化農業企業,開太魚、松林樓房養豬等生態循環農業企業,聯中食用菌、節水抗旱稻等種源農業,全力推動農業 " 接二連三 " 發展,有力推動都市精品農業發展,正朝著示范引領上海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愿景邁進。
金山區也是上海制造業大區," 十四五 " 以來,全區屬地規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 7.1%。著力培育四大產業集群,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產業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 79.6%。" 十四五 " 以來,灣區生物醫藥港、華東無人機基地、碳谷綠灣等市級特色產業園產值年均增長 13.3%,無人機、合成生物學入選首批市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全力招引新興產業項目,2022 年招商引資簽約額達 446 億元。下一步,將積極培育超級纖維、綠色能源、合成生物、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電子化學品等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此外,金山區做活科技、數字、文旅賦能,朝著資源要素更加高效匯聚的目標發力。2018 年以來,先后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28 個,其中一等獎 8 個;發明專利有效量、高新技術企業數、" 專精特新 " 企業數分別增長 119%、155%、220%,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總部實現零的突破、達到 20 家。深入實施 " 工賦金山 " 行動,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貫標評定企業 85 家,引進阿里云華東智能算力中心、中經云大數據中心,創建成為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示范型特色基地,建設運營全市首個區級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全面打響 " 金山如畫 " 全域旅游品牌,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 2 個文旅項目有序推進,朱涇花海芳香生態園、呂巷水果公園、漕涇郊野公園、廊下郊野公園 4 座郊野生態公園建設初顯成效。
空間轉型為支撐,加快推動重點區域轉型發展
在加快構建組團式、片區化空間發展格局的基礎上,金山區近期出臺加快重點區域轉型升級的實施方案,聚力推動 5 個重點區域轉型發展。
一是著力將濱海地區打造成為引領輻射全區的核心引擎。該地區正重點打造上海灣區科創城、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衛城濱水社區 3 個板塊。上海灣區科創城加快建設東湖國際創新中心、上海灣區中科生態數字港等項目,著力吸引集聚科技 " 雙創 " 企業、企業總部、高知高智科技人才。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建成后預計年吸引游客 800 萬人次左右,將成為世界級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是著力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灣區高新區目前正以市級特色產業園灣區生物醫藥港為核心,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園;以華東無人機基地為重點,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園;以上海新型顯示產業園為基礎,打造信息技術產業園,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和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全力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三是著力將碳谷綠灣打造成為全國工業園區 " 二轉二 " 轉型發展示范區。碳谷綠灣作為重點轉型園區,正在加快騰籠換鳥,通過與兩大化工基地的聯動發展,逐步將東部片區打造成為配套服務功能區、未來材料試驗區,將西部片區打造成為功能材料集聚區、產業科創服務區,重點培育新材料、生物制造、綠色精細化工等核心產業,成為工業園區 " 二轉二 " 的示范。
治理轉型為基礎,持續提升區域發展善治效能
2015 年以來,金山區開展了三輪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投入 360 億元、實施整治項目 810 個,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從 69.6% 上升至 2022 年的 86.6%,PM2.5 年平均濃度從 59 微克 / 立方米下降到 2022 年的 27 微克 / 立方米,居民對生態環境滿意率連續位居全市前列,成為全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的區。下一步,將開展美麗海灣建設和潔美鄉村建設行動,努力打造低碳、綠色、清潔的美麗灣區。
著眼群眾對品質生活的新需求,金山區推動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教育方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青少年綜合素質發展示范區,引進華師大二附中金山實驗學校,逐步形成 "1 本 +4 專 " 高等職業院校體系,目前正在規劃大學園區,積極引進綜合性大學,加快 " 產學研用 " 一體化建設。醫療方面,穩步實施健康金山行動,瑞金醫院金山院區一期開工建設,區疾控中心遷建、精神衛生中心改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交付,金山醫院創三甲、社區醫院改造升級等也在加快推進。軌道交通方面,南楓線金山亭林站將于 12 月開工建設,金平線正在工可準備階段。同時,每年聚力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解決一批諸如地下車庫移動信號覆蓋、城鎮燃氣管網覆蓋、電動車助動車充電等群眾日常的 " 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 "。下一步,將持續引進高端資源和項目,努力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此外,金山區全力統籌發展和安全,連續 3 屆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連續 12 年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名列全市前茅,2020 年創建成為全國文明城區,2021 年獲全國平安建設最高獎項 " 長安杯 "。下一步,將持續打造 " 升級版 " 平安金山、法治金山,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創造更加安全可靠的發展環境。
作者:薄小波
編輯:施薇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金山:轉型新發展,塑造新形象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2f06598e9f095a6b457f6c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