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盤和林
第 134 屆廣交會在 10 月 15 日開幕,根據組委會統計,截至首日 17 時,超過 5 萬名境外采購商到會,這些采購商分別來自 201 個國家和地區。值得關注的是,從首日情況看,134 屆廣交會的熱度超過了今年 4 月舉辦的 133 屆廣交會,除此之外,今年廣交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來自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采購商和訂單顯著增加。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 28533 家,比上屆增加 3135 家,其中出口參展企業 27883 家,進口參展企業 650 家,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參展企業占比高達 60%。

今年恰好是 "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在新時代背景下,廣交會扮演著中國與世界經濟交流的重要角色,更是 " 一帶一路 " 倡議下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助力中國經濟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共鳴共進,互利共贏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提出,旨在促進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經濟合作,加強市場聯通,深化文化和人文交流,從而加強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而廣交會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貿易會,與 " 一帶一路 " 倡議不謀而合。廣交會是平臺,是窗口,通過廣交會這個窗口,中國企業更加便利地將中國的商品、技術、服務輸出到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所以 " 一帶一路 " 倡議提出以來這十年的共建成果中,當有廣交會的功績。
廣交會的發展壯大同樣也受益于 " 一帶一路 " 倡議。" 一帶一路 " 倡議從國家層面,自上而下地打通、拓寬了中國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貿易、投資通道,通過多邊和雙邊貿易、投資協議架設了更多橋梁。正是 " 一帶一路 " 倡議在過去 10 年的成功落實,才讓廣交會迎來更多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客商和訂單。在 " 一帶一路 " 倡議下,國家層面消除了跨境貿易、投資等方面的許多阻礙,才讓廣交會更加繁榮。
廣交會為 " 一帶一路 " 共建提供平臺、窗口,而 " 一帶一路 " 合作倡議又為廣交會拓寬了對外貿易的空間。廣交會上,展現出一幅中國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共鳴共進、互利共贏的生動圖景。
經貿窗口,文化橋梁
廣交會不僅僅是商品交易會,更是文化交流會。每一屆廣交會,都有來自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眾多參展商攜帶著各自獨特的產品參展,這些產品往往融合了各自國家的文化特色。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商品、展臺為各國參展商提供了展示國家形象、傳播民族文化的平臺,也使得廣交會成了一個國際文化交流的盛會。這也說明廣交會不僅僅是走出去的窗口,也是引進來的窗口,是中國人了解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窗口,是雙方文化、經貿交流的窗口。
國家層面疏通了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和中國的貿易、投資阻礙,但真正的貿易起于文化交流和互信,相互了解、理解是開展國際貿易的前提,廣交會為中國了解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提供了窗口,不僅僅展現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特色產品,還積極舉辦各類經貿論壇、供需對接會、投資洽談會等活動,為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政府機構、企業與中國乃至全球的企業建立了直接對話的橋梁,幫助他們探討合作機會,解決實際合作中遇到的問題。
帶動產業未來,共塑經濟格局
廣交會還為 " 一帶一路 " 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廣交會上圍繞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互聯通信等行業領域的商品越來越多,當前,中國制造業、服務業正在從低端向高端轉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正在穩步推進。廣交會不僅注重量的提升,更重視質的提高,高端制造業更多地出現在廣交會的展位上,中國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在技術、產業鏈上的合作日趨頻繁。
廣交會也帶動了中國和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相關產業升級。技術合作、跨境數字服貿、高端裝備、數智產品等正在成為廣交會上的主角。在 " 一帶一路 " 倡議落實的 10 年里,廣交會不斷提升展會商品的技術含量,不斷提升客商的品位,也在帶動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作者是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張齊 羅清峣
廣交會:搭建“一帶一路”新橋梁,共筑全球貿易新未來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2e58c98e9f090bbb73880e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