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3 日,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后左二)迎接伊朗總統萊希(后左一)。
當地時間 7 月 14 日,伊朗總統萊希結束了為期三天的肯尼亞、烏干達和津巴布韋非洲三國之行。這是 11 年以來伊朗總統首次訪問非洲大陸。
近兩月來,萊希密集訪問東南亞、南美、非洲地區多國,推進外交戰略,深化能源、貿易、農業等多領域合作,展示出尋求加強全球范圍多邊主義外交,呼吁構建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發展國際合作對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外交戰略意圖。
14 日上午,萊希返回德黑蘭后表示,出訪非洲的首要目標是拓展伊朗的戰略縱深。他此前曾強調,一些國家與非洲開展合作仍堅持殖民和剝削思想,伊朗的非洲合作觀則基于協同原則及依靠非洲人民的尊嚴。
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 13 日也稱," 至關重要的是我們作為西方制裁的受害者進行對話,向他們(西方國家)表明我們團結在一起。" 多家西方媒體關注到,在津巴布韋哈拉雷國際機場舉行的歡迎儀式上,當地民眾唱著批評西方國家的歌曲歡迎萊希。此外,萊希上個月出訪的拉美三國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和古巴,也均受美國制裁。
萊希將非洲定義為 " 充滿機遇的大陸 ",通過發展與非洲國家關系加強地區合作成為伊朗對外政策優先方向之一。萊希此訪取得了豐碩成果,與三國簽署了共計 21 項合作文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能源、礦業、農業等傳統合作項目外,伊朗推動與三國 " 知識型經濟 " 合作,在三國分別設立了科技辦事處,在醫療器械、汽車、農業機械、無人機出口和建設本地生產線等方面達成合作共識。

▲ 13 日,訪問津巴布韋的伊朗總統萊希(中)在哈拉雷與歡迎他的兒童合影。
從歷史上看,伊朗與非洲國家關系曾經歷波折。近年來,由于缺乏內生動力,及受與西方關系影響,伊朗與非洲國家關系發展未取得重大進展。萊希政府上臺后,著手調整外交戰略布局,錨定周邊優先和 " 向東看 " 兩大目標,重點發展與東亞、南美、非洲地區國家關系,構建多邊主義外交格局。時隔 11 年,伊朗總統再次訪問非洲,是鞏固外交路線的又一重大突破。
伊朗和多數非洲國家在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上的立場一致,在提高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參與公平的國際經濟分工合作等方面存在共同話語。在烏干達,伊、烏領導人指責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工具向非西方獨立國家施壓,將發展中國家作為原材料供應地,阻撓發展中國家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有國際能源專家指出,非洲大陸擁有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伊朗未來可在這方面與非洲國家深化合作,共同提高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價值和經濟收益。
美西方單邊制裁對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構成嚴峻挑戰,同時,在維護國際能源、糧食等市場穩定方面,西方國家既沒有意愿、也沒有能力滿足發展中國家訴求。這一局面進一步推動了伊朗等飽受美西方制裁之苦的發展中國家積極開展多邊外交,自主謀劃國家發展前景。打擊美元霸權、反對單邊制裁、反對西方發達國家 " 收割 " 發展成果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討論焦點,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在 " 非西方 " 國家的外交方向調整上得到有力印證。
作者:孔知禺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新華社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伊朗總統萊希密集訪問東南亞、南美及非洲多國,積極開展多邊合作對抗西方制裁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b19767b15ec01de95eebb8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