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施行“乙類乙管”,三年來新冠病毒頻繁變異,疫情態勢不斷改變,科學精準防控策略不斷調整,我國為何選擇在1月8日對新冠施行“乙類乙管”,這樣的機遇是否恰當,我國疫情防控的步驟、理念又是怎樣改變的,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作業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冬春季本來便是新冠病毒相對活躍的時期,在中國1月7日現已開端了春運,咱們在1月8日實施“乙類乙管”,很多人質疑這個機遇是不是不恰當、不合適,您怎么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作業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 梁萬年:從科學防控的視點,要考慮方方面面的要素,才能夠選擇比較適宜地實施“乙類乙管”的機遇,這也是不管從專家組也好,仍是國家層面重復考慮的問題。除掉醫學疾病的要素以外,咱們仍是要考慮到社會、經濟、人口,特別是人群免疫力水平的改變等,眾多要素在一起考慮。咱們考慮到,從患者的視點來看,現在是一個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的亞型,雖說傳播力在增強,免疫逃避在增強,但是它的致病力確實是明顯下降。別的人群的免疫水平現在處在比較好的狀態,特別是咱們國家主要是靠免疫接種來獲取主動免疫,整個人群的免疫接種率全程都超越90%。別的咱們醫療系統的救治準備,包括相關的一些儲藏和才能,我以為所確認的機遇是科學的,是恰當的,也是符合有關的要求的。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83160409829409682&t=167316001545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9d620520-47d8-407c-a28e-dfcbbeff8bbf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施行“乙類乙管”,三年來新冠病毒頻頻變異,疫情態勢不斷變化,科學精準防控戰略不斷調整,我國為何挑選在1月8日對新冠施行“乙類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