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北京芯片規劃企業中科馭數得悉,該企業自主研發的第二代DPU芯片K2成功點亮,這也是業內首顆完成點亮的國產DPU芯片。 DPU是Data Processing Unit(數據處理單元)的簡稱,是最新發展起來的專用處理器的一個大類,被業界認為是繼CPU、GPU之后,數據中心場景中的第三顆重要的算力芯片,為高帶寬、低推遲、數據密集的核算場景供給核算引擎。“在未來的數據中心根底設施中,DPU將會是在CPU和GPU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的算力支柱。它能夠卸載網絡、存儲、虛擬化、安全等根底負載,有用減輕CPU的負擔,具有寬廣的使用遠景。”聯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肖利民表明。 12月22日,中科馭數創始人、CEO鄢貴海在承受包括新京報貝殼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明,DPU第一版技術白皮書里面有一個參考規劃,要滿意該參考規劃才干稱其為DPU,“它有必要要有網絡的IO(輸入輸出),至少要有體系的IO,要有能支撐存儲的IO,要滿意這三個才干夠。從功用角度來看,有必要要有十分完善的數據面,由于數據面是讓DPU發揮功用的中心,它有必要還要有些操控面的邏輯在里面,這個功用要支撐,還要有網絡和存儲的能力。綜合起來看,便是DPU芯片要滿意這些功用才干叫DPU,K1只支撐了數據面的部分,其他的IO相對比較弱,所以當時還不能稱之為一個完好的DPU芯片。這次K2徹底具有咱們關于DPU的參考規劃所有的關鍵特點,所以它是一個完好的DPU芯片。” 依據中科馭數方面供給的材料,K2選用28nm老練工藝制程,能夠支撐網絡、存儲、虛擬化等功用卸載,是目前國內首顆功用較完好的ASIC形態的DPU芯片,具有成本低、功用優、功耗小等優勢,能夠達到1.2微秒超低時延,支撐最高200G網絡帶寬。在使用場景上能夠適用于金融核算、高功用核算、數據中心、云原生、5G邊際核算等場景。 中科馭數聯合創始人、高檔副總裁(兼CTO)盧文巖介紹,整個K2項目進行了60余次計劃評審,芯片前端進行了近40萬行代碼的開發;DPU是一個與使用密切相關的芯片,在研發階段就要完成云原生、存儲、金融核算、邊際核算等5大場景的使用的原型適配;在功用仿真和測試階段要完成數千個驗證和測試用例。 首顆國產DPU芯片成功點亮
12月22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北京芯片設計企業中科馭數得悉,該企業自主研發的第二代DPU芯片K2成功點亮,這也是業內首顆完結點亮的國產DPU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