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候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我國企業已投入13.95億美元的資助費,成為本屆世界杯最大的資助商,超過了美國資助商的11億美元。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本屆世界杯共有4家我國資助商,別離是萬達、海信、蒙牛和Vivo。其間萬達是國際足聯(FIFA)協作伙伴,而其余三家企業則是世界杯官方資助商。 總部坐落倫敦的數據剖析和咨詢公司Global Data數據顯示,我國企業現已投入13.95億美元資助費,按年度細分,我國每年貢獻2.07億,而卡塔爾和美國每年別離為1.34億美元和1.29億美元。 迄今為止,萬達集團是卡塔爾世界杯最大的我國資助商,它一起也是國際足聯七大官方協作伙伴之一,與可口可樂、阿迪達斯、現代、卡塔爾航空、卡塔爾能源和Visa并列。 依據Global Data數據,萬達集團許諾為世界杯投資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億元),作為與FIFA協議的一部分。2016年,萬達集團簽約成為了FIFA官方協作伙伴,協議時長為15年。 作為本屆世界杯唯一手機官方資助商,Vivo則預計為世界杯總投入4.5億美元,作為與FIFA為期6年的世界杯全球資助協作協議一部分,該協議還包括資助2017年聯合會杯、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2021年聯合會杯和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 蒙牛和海信許諾為世界杯別離投入約6000萬美元和3500萬美元。 2014年和2015年,在俄羅斯和卡塔爾世界杯申辦過程中,索尼、阿聯酋航空和強生等品牌因存在糜爛指控而退出FIFA,隨后我國企業填補了世界杯的資金缺口。 2018年世界杯中,不少于七家我國企業資助了比賽,大約投入了8.35億美元,遠超過美國和俄羅斯企業。2021年美洲杯中,全球共4個主資助商,其間三個是我國企業。 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品牌專家Paul Temporal表明,雖然成為世界杯資助商成本昂揚,但體育資助能為品牌方和國家帶來了長時間成果,“走出去的品牌是我國的品牌大使,如果它們能在全球商場取得一席之地,對國家品牌形象將會帶來活躍的影響。” (來源:九派新聞)我國企業成世界杯頭號金主,19大品牌鏖戰卡塔爾-36氪我國企業布局世界杯,看“占位”背后的增長新邏輯
為迎候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中國企業已投入13.95億美元的贊助費,成為本屆世界杯最大的贊助商,超過了美國贊助商的11億美元。 [圖片] 據半島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