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只要一瞬間,塑料也能變成鉆石!|一周科技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你將看到:①塑料變鉆石;②AI擴展名畫;③3萬年前的截肢手術;④燈塔水母返老還童的秘訣;⑤空氣制氫。

    塑料變鉆石

    通過一道激光,研究者將飲料瓶同款塑料變成了鉆石——不過,是直徑只有幾納米的超級迷你款[1]。

    塑料也能變成鉆石 | HZDR / Blaurock

    確切地說,他們是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照射了一塊PET塑料樣品。這種能量超高的激光能讓局部溫度升高到數千攝氏度,并通過沖擊波在短時間內產生相當于百萬倍大氣壓的高壓。在這樣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塑料中的碳轉變成了微小的納米鉆石,x射線衍射與散射分析證實了這一變化過程。

    這并不是一項試圖合成人造鉆石的實驗,科學家其實是在模擬行星內部的物質變化。在天王星、海王星等冰巨行星內部,存在著高溫高壓而且富含碳、氫、氧元素的環境——被強激光擊中的塑料正是在模擬這種情況。

    畫面之外

    知名AI圖像合成工具DALL-E又增添了有趣的新功能:現在,人們可以用它來任意擴展畫面,為原有圖像增添更多背景內容[2]。在OpenAI公布的演示中,創作者August Kamp展示了將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面擴充約20倍的效果。

    August Kamp / OpenAI / Johannes Vermeer

    這樣的背景擴充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用戶需要每次選擇1024*1024像素大小的區域進行畫面擴充,并用文字描述指引AI添加各種背景內容。每次操作DALL-E會給出4種備選結果,如果不滿意還可以再次嘗試。擴充畫面會考慮原有畫面的陰影、光線與質感等信息。下面的視頻展現了擴展畫面的全過程:

    August Kamp

    古老手術

    最早的截肢手術是在什么時候?答案最近被刷新了:至少在3.1萬年前[3]。

    腰部以下的骨骼,左側小腿少了1/3|T. R. Maloney et al./Nature

    在婆羅洲島印尼部分的一個洞穴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3.1萬前的人類骨骼。遺骸主人去世時為19-20歲,按身高推測應為男性。這具骨骼出乎意料地完整,除了左側小腿——他的左小腿比右側少了約1/3,脛骨和腓骨(也就是小腿的兩根長骨)被干凈整齊地切斷。這看起來不太可能是意外折斷或被野獸咬傷,而像是在可控環境下進行的某種操作,例如截肢。骨頭上沒有留下感染痕跡,研究者懷疑,當時的人可能用婆羅洲當地的某些植物對付感染。另外,截肢的左小腿骨骼明顯小于右側小腿,加上愈合的情況,研究者判斷,當事人在手術后至少還活了6-9年

    形象復原圖(發現這具遺骸的洞穴里,同時還出現了紅赭色顏料和手印)|Jose Garcia (Garciartist) and Griffith University

    這個在童年接受截肢手術的小朋友,刷新了我們對于遠古人類醫療技術的了解。此前,考古學家曾在法國發現了7000年前左前臂截肢手術的證據;另外,北非可能在1.3萬年前就進行過開顱手術。

    返老還童

    燈塔水母是一種擁有“返老還童”絕技的神奇生物:在成熟后,它仍可再次返回水螅體形態,重新開啟新的生命周期,以此避開衰老與死亡。

    燈塔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 | Maria Pascual-Torner

    在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通過基因分析探尋了這種神奇技能背后的原理[4]。他們檢測了燈塔水母的基因組,發現它比其他無法返回幼態的水母擁有更多與DNA修復與保護相關的基因拷貝。此外,研究者還檢測了燈塔水母返回幼體過程中基因表達的變化。研究顯示,燈塔水母并沒有特殊的“永生基因”,“返老還童”的關鍵在于一系列與細胞多能性、發育調控等相關的基因按程序開啟或關閉。

    目前,人們并未發現燈塔水母的“返老還童”有明確的次數限制。理論上講,它們能透過這種轉變獲得無限的壽命——但作為實驗材料的水母就沒有那么好運了。為了檢測基因表達,它們已經被研究者冷凍處死,重生失敗……

    空氣制氫

    在本周的《自然-通訊》上,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從空氣中吸取水分制造氫氣的新型裝置。只要有陽光與空氣,就可以利用它收獲高純度氫氣作為清潔燃料[5]。

    即使在干燥環境中,人們依然有望吸取空氣中的水制造氫燃料 | Pexels/ pixabay

    這種裝置利用含有吸濕物質的多孔材料收集空氣中的水分,再用來自太陽能的電力驅動電解,將水變成氫氣與氧氣并分離開。在初步測試中,這一制氫裝置成功連續運作了12天,并且在相對濕度低至4%的干燥環境中仍可繼續工作。

    目前,研究者制造的原型裝置規模還很小,這樣的小型裝置在晴朗的一天可以收獲氫氣1490毫升。接下來,研究者還將進行更大規模的測試,并驗證裝置是否能應對沙塵等真實環境中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o0617

    [2] https://openai.com/blog/dall-e-introducing-outpainting/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60-8

    [4] 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118763119

    [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652-y

    作者:麥麥,窗敲雨

    編輯:窗敲雨

    封面圖來源:cygig/pixabay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