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嗨,今天是中秋節
你怎么過的?
是在賞月、吃月餅
還是對著肥美的螃蟹大快朵頤?
抬頭望著那輪懸于夜空的鵝黃色圓盤
我的思緒不禁從奔月的嫦娥
飄向了伐桂的吳剛
詩人李白曾拋出世紀難題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在這悠悠萬世
明月的存在對于人類的意義在于何處?
在那些古代中國人的浪漫想象里
月亮長成什么樣?
上邊又到底有啥?
帶著幾千年的疑惑和憧憬
中國人開始了對月亮的探索
而這段探月故事
還要從18年前說起
2004年4月
國家航天局正式宣布繞月探測工程啟動
并將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
意味著“逐月之旅”的正式開啟
而今年已經是“嫦娥工程”啟動的
第十八個年頭了
2007年10月24日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升空
成功地發射了“嫦娥一號”衛星
▲嫦娥一號發射。
作為我國發射的第一顆繞月衛星
也是我國首顆探訪地外天體的深空探測器
中國從此邁出了深空探測第一步
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空間局之后
世界上第五個探月國家!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成功發射
作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
它來到距離月球更近的軌道上
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虹灣進行了拍照
▲虹灣。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號發射升空
并順利在月球正面虹灣地區實現軟著陸
▲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
作為嫦娥三號的巡視器
中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
于2013年12月15日駛抵月球表面
進行月球表面勘測
▲玉兔號月球車。
相信大家應該還記得那只
嘰嘰喳喳的 小玉兔吧
▲@月球車玉兔 發的第一條和最后一條微博。
2018年12月8日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它去往了人類從未去過的月球背面
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后
最終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2019年1月3日
“玉兔二號”也隨嫦娥四號登上月球
對月球背面 進行探索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它帶著1731克月球樣本平安返鄉
讓我國成為第三個實現月球采樣返回的國家
▲嫦 娥五號發射。
而就在昨天
嫦娥五號最新科學成果發布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了一種新礦物
被命名為“嫦娥石”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
▲嫦 娥石。
今人步履不停、探索不止
現在的我們
不僅能在地面上“舉頭望明月”
▲圖源 國家航天局
還可以從天上眺望月球
甚至同事還能幫你拍下
你從天上拍攝月球的照片
(禁止套娃)
▲2021年9月20日,一份由航天員從太空帶回來的 “特殊禮物”正式公開。這份禮物是由航天員湯洪波在空間站拍攝的月亮。
從古時候寫詩吟誦時的“生人勿近”
到如今我們從屏幕上就能看到它近距離的模樣
這么多年的探索
讓中國人和月亮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了
今天是八月十五
不如對著遠方的圓月打個招呼吧——
“你好啊,中秋的月亮!”
資料來源:
1、《“嫦娥“探月——中國人的飛天夢》 周敬國
2、 《中國人的探月史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劉相龍
部分內容綜合自國家航天局、央視新聞、@月球車玉兔等
值班編輯 李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