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坡M45號大墓坐落河南濮陽,它是6500年前的古墓,時刻甚至早于傳說中的黃帝年代。
大墓中的星圖
墓主人的陪葬十分獨特,是很多蚌殼堆砌的龍和虎,四個殉人,還有兩根人腿骨和蚌殼堆砌的三角形。四個殉人在墓主人周圍,龍和虎在墓主人兩側。
依據地理學家承認,四個殉人的角度與當地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太陽從濮陽升起的方位共同。龍和虎的位置與天上蒼龍星座和白虎星座的位置共同。兩根人腿骨和蚌殼堆砌的三角形在墓主人腳下,像北斗七星的形狀。而它與龍和虎的相對位置,與天上的北斗七星與蒼龍星座、白虎星座的位置共同。
所以這墓主人是用天上的星圖作為自己的陪葬。
人體測影與北斗七星
那么為什么要用人的腿骨來代表北斗七星的斗柄呢?
這就要從北斗七星的功能說起。一般想到北斗七星就會想到指明方向的效果。其實北斗七星的位置還能夠指出時節。也就是說北斗七星能夠幫助人分辨時刻。
那么白日怎么分辨時刻呢?依據專家推測,古人經過觀察自身影子的改變,而終究掌握了計時辦法。所以他們便把人體自身作為最早的測影工具。
這個原理和后來的圭表差不多。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地理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圭表和日晷相同,也是利用日影進行丈量的古代地理儀器。所謂高表測影法,淺顯的說,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桿,經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改變來確認時節的改變。垂直于地面的直桿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丈量影長的標尺叫“圭”。
早在公元前20世紀,陶寺遺址時期,我國中原地區已使用圭表測影法。到了漢時期,學者還選用圭表日影長度確認“二十四節氣”,選用圭表測影法定出黃河流域的日短至(白晝最短)這天作為冬至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冬至到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時刻段分割為24段(每段15日),每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均勻。古人把這種辦法叫“平氣法”(又稱“均勻時刻法”)。先測出冬至日因為冬至時影子最長,其相鄰幾天的影長改變最為顯著,更利于觀測記錄。
結語
人體作為分辨時刻的測影工具,與能夠分辨時刻的北斗七星有符合之處。所以墓主人選擇用人骨來作為北斗七星的斗柄。
來歷:百家號 作者:大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