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人,這可是6萬人吶,1人1分錢都值600塊了,買根繩子沒啥問題了

拼多多的聲明其實很有意思,它用“一個點事后的不實”想證明“整個過程的不實”,最后達成所謂官方辟謠的目的。
拼多多的回應是標準的三步走:咬文嚼字式辟謠——懷疑當事人的動機——說社會輿論帶節奏。
然后假模假式的來一句套話收尾。
這整個事情的經過完整說是下面的流程:
①拼多多設置了復數個砍價的極限流程,在直播視頻里看得清清楚楚,里面的“一般等價物”數值換了很多次,從錢變成金幣,再變成鉆石。
②主播分享太多被禁止分享,二維碼沒辦法掃。一個非常好玩的21條軍規出現了,分享得不夠多砍不到,分享多了叫做“惡意分享”(客服的原話)。
③在下播之前一直沒有砍到,期間至少有1千人參與其中,主播放棄了,大概2點過下播了,再也沒有操作過拼多多(可以調取手機記錄)。
④4點過,突然就拼成了。大概率是公關啟動了,給賬號發了1分錢無門檻領取。這里非常好玩就是,其實這2小時操作的砍價過程基本就是砍那1分錢。
然后,拼多多現在回應什么呢?
回應的是“砍成功了”(不管啥時候砍成功的),所以消息不實。
它采用的回應手法是,通過將時間錯位與一個小點的指摘來證明不實。簡單的說,就是用一個點(而不是面)的事后(而不是當時)的不實證成。

就好比是現在事實是:有一頭有799個灰斑點和1個黑斑點的大象。
大家聊的是:有一頭有800個灰斑點的大象。
拼多多的回應是:其實有一個斑點是黑的不是灰的,所以消息不實。
當然,我可以理解這套極其無恥的話術,畢竟大家都懂的原因,導致這套話術非常流行,具體還是可以看我給出的三篇文章。
第一步只是在事實上遮蔽原來的真相。下面是第二步:揣測動機。
不過至少,我是說至少,拼多多還沒有說主播做這件事的動機是惡意的——雖然人工客服說了分享是惡意的。
這可能就是因為整個過程是全開放直播的,有大量粉絲看到,而且主播自己根本不具備“窮才砍價”,同時也是一時興起,四個因素全部集齊,成為了完美被害人,拼多多沒辦法說是主播的動機是“惡意”的。
既然說潑主播臟水說惡意不行,那就轉而說人帶節奏——這就是拼多多回應的第三步。
如果辟謠都如同這般咬文嚼字,那么民眾最終將無話可說。我說“我在吃飯”其實也可能是一句謠言,因為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要碰嘴唇,嘴巴并沒有在吃飯,“我在打字”也是一句謠言,因為我沒有在“打”字,而是敲打鍵盤完成對字符的輸入.......
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說法——“帶節奏”,就體現了這種心態。這個說法指控別人故意煽動“吃瓜群眾”,而其基本假定就是普通人容易受影響(所謂“跟風”),因而帶動人們偏離“正確說法”,就是別有居心。
一個小時以前回答里拼多多內容,微信就給我加了一個拼多多廣告。
咱們就是說能不能稍微要點臉?“沒有門檻?沒有套路?”這廣告詞已經算是徹底的騎臉輸出了吧……你這兒的套路比大腸包小腸還要九曲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