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格羅寧根氣田開采設施。
經過長期醞釀,荷蘭從 10 月 1 日起,停止在歐洲最大的天然氣田格羅寧根氣田的開采,該氣田步入 " 休眠狀態 "。但是荷蘭政府表示,在天然氣短缺等 " 極其罕見的情況 " 下,政府保留重啟格羅寧根天然氣田的可能性,但全部氣田將在 2024 年 10 月 1 日徹底關閉。
據法國《回聲報》報道,荷蘭首相呂特日前稱," 格羅寧根天然氣田的閥門在 10 月 1 日關閉,這意味著結束 60 年的開采 "。格羅寧根天然氣田被稱為 " 荷蘭天然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其位于荷蘭北部,于 1959 年被發現,并自 1963 年開采。該天然氣田在歐洲能源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它的開采極大促進了荷蘭的能源出口,從而使荷蘭在二戰后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根據荷蘭統計局的數據,自該氣田開采以來,政府共獲得 4170 億歐元的收入,巨額收入也支撐著荷蘭社會覆蓋面廣泛的高福利體系。
但是天然氣開采過程中形成的空穴引發地震,給附近居民區造成 " 災難性 " 破壞。據德新社報道,1986 年以來,天然氣開采在格羅寧根引發大約 1600 次地震,數以千計建筑嚴重受損。荷蘭議會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早在 1993 年,就有地震研究機構將格羅寧根地震和氣田開采聯系起來,但荷蘭政府沒有認真對待,一連串的失誤和疏忽讓格羅寧根居民蒙受巨大損失。同時,天然氣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和有毒化學物質被排放到了環境中,對當地居民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荷蘭議會指責政府和油氣巨頭殼牌公司從天然氣田獲益巨大的同時,卻忽視了該地區民眾的切身利益。議會呼吁政府關注該地區的長期風險,并改善這種局面。近年來,荷蘭政府逐漸減少對天然氣田的開采量,最終在 2018 年宣布,格羅寧根天然氣田定于 2023 年停產。
俄烏沖突導致歐洲能源危機加劇,天然氣進口受阻。去年以來,荷蘭國內有觀點認為,應繼續從儲量尚未耗盡的格羅寧根氣田開采天然氣,但政府并未改變原定計劃。不過,在緊急情況下,荷蘭政府會將這座天然氣田作為應急儲備。荷蘭政府此前表示,由于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如果遇到 " 極其罕見的情況 ",可以重啟格羅寧根天然氣田的開采,但剩余氣井最終將在 2024 年 10 月 1 日永久停止開采。
格羅寧根氣田雖然目前仍有巨量儲備,但是在近幾年荷蘭天然氣利用率降低的背景下,該氣田的關閉并不會對荷蘭目前的能源供應局面造成沖擊。格羅寧根大學能源轉型教授穆特日前稱,去年從格羅寧根天然氣田抽取的天然氣已經很少," 格羅寧根實際上已經被淘汰,我們已經開始依賴進口。" 據統計,格羅寧根氣田去年 10 月的年產量降至 30 億立方米。而就在 5 年前,其年產量還超過 500 億立方米,相當于歐洲天然氣產量的五分之一。
對于荷蘭來說,關閉格羅寧根天然氣田是轉向綠色能源的必要必然之舉,荷蘭未來也將尋找新的能源來源,推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據悉,荷蘭政府已承諾大力支持格羅寧根轉型發展氫能、海上風電等綠色能源,引入生命健康產業,還計劃投資能給該地區帶來長期經濟效益的領域,將格羅寧根打造成 "21 世紀農業區 "。
作者:沈欽韓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來源:Dutchreview 網站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60年開采引發1600次地震,荷蘭政府叫停歐洲最大天然氣田開采活動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21b0258e9f0967b673cce9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