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外灘友邦大劇院大劇場。
在上海看音樂劇,幾乎是文藝青年假期游申城的 " 必選行程 " 之一。在票務網站上可以看到,這個中秋國慶長假,上海舞臺上同時售票的不同類型音樂劇數量高達 30 多部。以廣東網友 " 鍋包肉神 " 為例,5 天在上海 " 怒 " 刷 12 場音樂劇的 " 特種兵 " 行程,讓他贏得眾多同道點贊。
劇迷們悉心整理的多份滬上 " 音樂劇觀劇清單 ",在各大社交平臺成為熱帖——去北外灘友邦大劇院,看一部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打卡全新的 " 藝術珍寶盒 ";到上海大劇院品味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和《將進酒》;上海文化廣場的音樂劇《愛情神話》同樣不容錯過," 含滬量 " 爆表背后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 愛樂之都 " 上海的音樂劇熱潮在長假大爆發,背后是滬上一批全新文藝地標不約而同以音樂劇作為主打標簽,而包括英語、法語、俄語甚至本地滬語在內的多語種劇目也全面開花,彰顯這座城市海納百川的胸襟。正如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所說:" 上海音樂劇市場是一個容納多元審美的‘藝術珍寶盒’,不斷翻新、躍升能級,讓申城甚至全國觀眾樂享其中。"
中國音樂劇舞臺再度與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站上同一起跑線
這幾天,北外灘友邦大劇院成了滬上最新的網紅地標。作為開幕大戲,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首演當天,就吸引了 1500 多位觀眾走進劇院。開演前,許多觀眾便早早在劇院大廳的玫瑰花墻下 " 打卡 " 拍照,留下美好瞬間。
事實上,這座北外灘文化藝術新地標,正是以深受當下觀眾喜愛的音樂劇作為主打標簽。就以開幕大戲為例,未來一個月內,《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將在此駐演 38 場,持續演出至 10 月 29 日。在業內人士看來,音樂劇大師韋伯這部續作的最新復排版,以上海作為全球巡演的首站,不僅為北外灘友邦大劇院這座新劇院打開大門,同時也宣告著中國音樂劇舞臺在三年后,再度與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站上同一起跑線。

▲俄語音樂劇《惡魔奧涅金》海報。
" 無論是上海本地觀眾,還是來滬游客,都對高品質海外音樂劇有著旺盛的觀演需求。因此我們計劃每年引進兩部國外原版音樂劇,并在此駐演。" 北外灘友邦大劇院負責人秦體記告訴記者,劇院的引進列表已排到了明年," 今年引進的是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俄語音樂劇《安娜 卡列尼娜》,明年將引進英文原版音樂劇《芝加哥》、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按計劃未來還有《悲慘世界》《貓》等。"
北外灘友邦大劇院不僅要打造海外原版音樂劇的展臺,還致力于建設國內外原創音樂劇目孵化、制作和首演基地,以及優秀音樂劇目的排演基地。" 我們計劃每兩年推出一部與倫敦西區或紐約百老匯等聯合制作的原創音樂劇,同時每年孵化、制作、復排和引入國內外原創音樂劇精品,并在保利院線 78 家劇院展演。" 秦體記說。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今年暑期全國演出市場票房收入 102.77 億元,其中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票房收入 39.56 億元,作為專業劇場演出中的熱門品類之一,音樂劇票房占比 10.58%。瞄準了如此火熱的票倉,上海更多新建劇院將目標定位在音樂劇領域。
比如位于黃浦江畔的西岸大劇院,也聚焦現象級音樂劇劇目的駐演。來自上海大劇院的運營團隊從試水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開始,未來將出品更多大制作,以此服務西岸大劇院。" 引進海外老牌經典音樂劇,推出 IP 改編音樂劇,這些都在推動中。" 西岸大劇院副總經理葉飛告訴記者。
多語種 +" 含滬量 ",引進劇目與原創劇目接連上演
不久前,記者在音樂劇《愛情神話》排練廳中看到跳探戈、踢踏舞、爵士舞的演員身影,聽見音樂人彭飛為此劇創作融合多種風格的曲目,還有大量滬語對白與唱段,盡顯海派文化的兼收并蓄。這部音樂劇根據邵藝輝編導的電影《愛情神話》劇本改編,10 月初在臨港演藝中心完成試演后,將于 10 月 5 日至 8 日在上海文化廣場首輪演出 6 場,讓本地和外地觀眾都能感受到濃濃的上海味道。
" 我曾在倫敦西區的劇場里發現,很多音樂劇、舞臺劇都源自我們看過的電影。那時候我就在想,等中國的電影上映后,能不能將其搬上舞臺?在上海,這一切都將成為可能。" 音樂劇《愛情神話》是導演徐崢監制的首部音樂劇,用他的話說,上海有成熟的劇場觀眾、成熟的專門演出音樂劇的劇場、成熟的音樂劇演員和成熟的制作團隊," 所以當我們想把一部電影改編成音樂劇時,可以馬上組隊讓它實現 "。

▲滬語音樂劇《愛情神話》海報。
從 " 含滬量 " 很高的演員陣容,到劇目中大量使用的上海話對白和唱段,還有自行車接送、爺叔們扎堆、菜市場嘮嗑等充滿上海市井氣息的場景,音樂劇《愛情神話》處處彰顯上海文化,也是上海原創 IP 在舞臺上大爆發的一個絕佳案例。正如該劇出品方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所說:" 近年來,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推出的‘全滬語’舞臺劇《繁花》系列大獲成功,音樂劇《愛情神話》又是一部講述上海故事的舞臺作品,我們希望它能吸引全國觀眾來上海,在音樂劇的語言中聽懂上海故事。" 而依托 " 爆款 IP+ 頂級團隊 + 全新創制 " 的號召力,音樂劇《愛情神話》還計劃前往各地,向全國觀眾傳遞上海的文化氣韻。
如果說《愛情神話》的編創過程體現了上海作為文化源頭的蓬勃創作力,那么接下來的申城舞臺將成為文化碼頭,迎來更多不同語種外語劇目的全面開花。其中既有英文原版音樂劇《泰坦尼克號》《過去五年》《音樂之聲》《曾經》《瑪蒂爾達》,也有俄語原版音樂劇《惡魔奧涅金》、法語原版音樂劇《唐璜》等非英語語種音樂劇,將為滬上觀眾帶來風格迥異的視聽盛宴。
" 在我看來,上海觀眾完全具有欣賞多語種音樂劇的審美能力。比如,我們在 2014 年和 2016 年相繼引進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莫扎特!》,2018 年引進西班牙語音樂劇《卡門 古巴》,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費元洪介紹,上海文化廣場多年來致力于引進多語種音樂劇,而呈現不同異域風情的音樂劇,在上海也總能找到喜愛它的觀眾,這正是一座亞洲演藝之都開放包容的底色。
作者:姜方
編輯:施薇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劇場劇目雙上新,引來觀劇“特種兵”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1b437f8e9f0974c6497f8a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