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浦東新區的重要民生項目和民心工程,全長 12.5 公里的陸家嘴煥彩水環穿過塘橋、濰坊、花木、洋涇 4 個街道。根據水環打造特點及四個街道的不同特色,水環四個片區分別被命名為 " 繪彩洋涇 "" 弈彩花木 "" 聆彩塘橋 " 與 " 悅彩濰坊 "。
全線貫通的水環,分布著一個個口袋公園。步道穿過的一個個橋下空間,也進行了改造提升。若是十一長假 " 閑來無事 ",要不要來這些新晉 " 網紅點 " 打個卡?跟著小布逐個了解一下,這四個水環片區分別都有什么值得探秘的地方。今天,一起探秘 " 繪彩洋涇 " ↓
" 繪彩洋涇 " 的由來
" 繪 " 字古代指彩繡,有彩繪絢麗的意義,且 " 繪 " 同 " 匯 " 諧音,有匯聚的含義,洋涇街道位于黃浦江與洋涇港的交匯處,有著獨特、豐富的航運歷史文化,是上海歷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繪彩洋涇 " 同時也有致敬多彩絨繡文化、共同描繪未來洋涇蓬勃發展畫卷的意義。
亮點一:口袋公園
水環洋涇片區有一個口袋公園,名為涇羽園。涇羽園位于金羽名庭小區東側,面積 1682 平方米,形態呈帶狀,緊鄰居住區,定義為社區鄰里花園,基于服務的均好性、可達性,設置了兩處休憩節點,植入廊架、座椅、藝術小品等休閑元素,為居民提供可獨自沉思、可社交交談,也可親子互動的共享空間。

涇羽園的更新設計,實現了整體清晰結構、功能相對完善的 " 園 " 的重塑,讓原本平平無奇的綠地具備了完整的 " 園 " 的結構,從傳統綠地轉為當代 " 口袋公園 ",更好地融入水環綠色空間。園內的植物配置因地制宜,南側現狀開敞區域增補中層觀花喬木,以 " 美人梅 " 為主景植物,重點打造春花園,搭配叢生樸樹、紅梅、茶梅等,結合冬花品種,營造 12 月至次年 5 月的觀花體驗;北部區域植物配置上結合原有大喬木,調整下層地被,配合藝術裝置增加中層彩化植物,打造一個多彩、連續且充滿活力的河畔空間。
亮點二:橋下空間樂活美術館(昌邑路橋下空間)
昌邑路橋下空間,寬度在 22 至 24 米,兩側總面積達到 1154 平方米,主題定位為展示文化藝術、兒童活動空間為特色的 " 樂活美術館 "。橋下貫通了綠道,設計延續黃浦濱江文化氛圍,與附近的民生碼頭藝術融合,征集并展示優秀兒童藝術創作作品,植入兒童游樂,打造功能復合的藝術體驗空間。
漕運碼頭微展廳(棲山路橋下空間)
棲山路橋下空間,寬度約 7 米,兩側總面積約 289 平方米,主題定位為延續洋涇船運文化,形成洋涇港 " 船運碼頭文化微展廳 "。橋下空間契合濱水文化景觀風貌,以藍色為主色調,通道兩側設計特色景墻,靠河景墻結合 " 船運文化 " 主題彩繪景墻,靠近橋臺景墻則采用藍色漸變玻璃、馬賽克組合裝飾,同時安裝休憩座椅,滿足周邊居民停留休憩需求。地面采用黑、灰花崗巖材質,易于維護,植入地刻,多維度展示洋涇文化。
陽光驛站(張楊路橋下空間)
張楊路橋下空間,寬度約 8.5 米,總面積約 652 平方米,主題定位為戶外工作者的休憩空間,提供溫暖、人文關懷的 " 陽光驛站 "。橋下鋪裝采用藍色系塑膠材質,為市民游客提供安全、舒適的活動場地,同時植入退臺式木飾面藝術座椅及文化景墻,滿足休憩需求,增強美觀藝術性。景墻還結合了九段沙的文化,展示生態文明建設。
博山路橋下空間
博山路橋下空間,寬度在 20 至 25 米,兩側總面積約 460 平方米。橋下貫通瀝青步道,改造前橋下墻體有大面積的滲水,設計利用白色穿孔鋁板進行遮擋,提取植物剪影形態呼應生態主題,形式現代簡潔,提亮整個橋下空間,同時結合休憩座凳和彩色地面鋪裝形成特色主題空間,滿足居民休憩需求。
轉載: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國慶假期,一起探秘陸家嘴煥彩水環之“繪彩洋涇”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19f35fb15ec00869114248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