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市政府主辦的第二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將于 9 月 26 日正式開幕。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本屆大會以 " 設計無界、造化萬象 " 為主題,緊扣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定位,進一步聚人、促產、興業。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大會相關情況。
凸顯 " 國際風 "" 科技范 "
今年是上海連續第二年主辦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今年大會主會期為 9 月 26 日至 28 日,主會場設在黃浦濱江。同時將通過各種方式形成黃浦江、蘇州河多岸聯動,全市各區響應互動格局,相關展覽和系列活動則將一直延續到 10 月 2 日。
總體上,本屆大會將呈現 "1+2+3+10+X" 架構,也就是 1 場開幕式,主場和海外雙線布局,3 場峰會,10 個設計領域近百場高峰論壇、發布盛典、時尚秀演和設計嘉年華等,以及多場在上海全城乃至海外和線上舉行的聯動活動,將努力呈現濃濃的 " 國際風 "" 科技范 ",打造中外創意交相輝映、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集中涌現的國際盛會。
為凸顯全球視野、凝聚全球智慧,大會邀請了近千位演講嘉賓,包括設計大師、院士專家,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知名設計行業組織、頂級設計院校和領軍企業代表,暢談設計的未來。同濟大學牽頭,基于 " 上海國際設計百人智庫 " 打造 " 國際設計百人峰會 ",屆時眾多國際設計大咖將共論 " 設計創新型 " 城市建設。值得一提的是,為助推本土品牌、" 國潮 " 登上世界舞臺,本屆大會將與倫敦設計節、米蘭時裝周等跨境聯動,在倫敦舉辦 " 設計‘滬’航 " 系列活動,在米蘭舉辦 " 上海時尚日 " 秀演展覽。
今年大會還將重點關注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與科技創新、設計與未來產業等前沿話題,提升科技內涵,持續為行業和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力。其中,將聚焦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 5 個未來產業集群舉辦一場 " 未來設計 " 峰會,由中外院士專家共論設計洞見未來,前瞻尋找 " 核爆點 "。
賦能產業、營造氛圍
設計作為產業鏈極具增值效應的關鍵環節,已成為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引擎。如果說科技創新解決的是 " 從 0 到 1" 的突破,而后續 " 從 1 到 100" 的產業化過程則是設計一展身手的舞臺。
吳金城表示,上海自 2010 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全球創意城市網絡 ",成為 " 設計之都 " 以來,優秀企業、頂尖人才加速集聚,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影響力日益增強。2022 年,上海創意和設計產業總產出突破 1.64 萬億元,目前全市擁有市級設計創新中心 182 家、設計引領示范企業 92 家,其中 12 家獲評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事實上,上海之所以舉辦本屆大會,關鍵是借助這一高能級平臺,進一步集聚全球創意設計資源,打造世界級設計前沿風向標、創新策源地、新品首秀場,提升產業影響力。
將于本屆大會期間揭曉的 2023 年度 " 上海設計 100+" 評選,目前已吸引全球 18 個國家的 2500 多件精品參與。據透露,相關入圍作品已產生 500 多億元銷售收入,預計整個生命周期的銷售總額有望達到 4700 億元。
為充分挖掘設計對產業的賦能作用,展現創新成果和產業態勢,本屆大會在黃浦濱江船舶館設立主展覽,由產業館、時尚館等構成,總面積達 2 萬平方米。百余家國內外領軍企業送來諸多精彩展品,既涵蓋國產大飛機、大郵輪、新能源汽車、電子終端、時尚家居等領域,也包括不少上海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品牌。在主辦方專設的嘉年華區,觀眾可以看到漢服、手工藝、戶外、潮玩、美食、汽車等設計元素,通過凸顯 " 生活處處有設計 ",為產業發展營造氛圍、積蓄后勁。
此外,本屆大會期間還將發布上海智行設計谷、NICE2035 赤峰路國際設計街、設計金融支持平臺等一批產業項目。有關高校、行業機構還將組織多場時尚秀演,以全面呈現上海時尚產業的潛力。
作者:張懿
編輯:施薇
攝影:范家樂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世界設計之都大會9月底再度相約浦江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50235e0b15ec04f08250d38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