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上半年車企盈利能力受挑戰:“價格戰”擠壓利潤空間,自主品牌降本忙

    封面圖片來源:ICphoto上半年,比亞迪(002594.SZ)、長安汽車(000625.SZ)、奇

    封面圖片來源:ICphoto

    上半年,比亞迪(002594.SZ)、長安汽車(000625.SZ)、奇瑞汽車、吉利汽車(00175.HK)及長城汽車(601633.SH)位列自主品牌銷量前五。除奇瑞汽車外,其余四家車企均已披露半年報。

    從數據上不難看出,不管是銷售規模、營收水平還是盈利能力,比亞迪都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緊隨其后的長安汽車在上半年大幅提升凈利,奇瑞汽車快速追趕銷量,吉利汽車加速電動化轉型,頭部自主品牌正在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中各自發力。

    2023 年上半年頭部自主品牌車企主要財務數據(圖片來源:藍鯨財經制圖)

    乘聯會數據顯示,6 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達到 93 萬輛,占國內乘用車市場總銷量的比重達到 49.3%,同比增長 6.7 個百分點,7 月自主品牌零售銷量再度提升至 94 萬輛。2023 年前 7 個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達到 50%,同比增加 4.4 個百分點,頭部品牌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比亞迪營收領先,吉利、長安加速轉型

    當前,自主品牌賽道已經形成了 " 一超多強 " 的局面。

    比亞迪 8 月 28 日發布的財報顯示,上半年其實現營收約 2601.24 億元,同比增長 72.72%;營收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其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長。

    按收入來源劃分,期內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的營業收入約為 2088.24 億元,同比增長 91.11%,占集團總收入的 80.28%。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約為 510.9 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 19.64%。兩項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91.11%、24.20%,汽車業務營收比重持續提升。

    上半年,吉利汽車以約 731.82 億元的營收居于自主品牌第二位,營收同比增長 25.78%。期內,吉利汽車進一步提升極氪品牌的直營渠道建設速度和運營效率,極氪品牌營收同比增長 141.1% 至 212.8 億元,占吉利汽車上半年總營收近三成。

    長城汽車、長安汽車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 699.71 億元、654.92 億元,同比增長 12.61% 及 15.76%。

    期內,長城汽車來源于中國市場的收入雖然出現了 6.68% 的下跌,但來源于其他國家的收入由 2022 年上半年的 93.01 億元增長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206.67 億元,增幅達到 122.22%。對應來看,長城汽車上半年出口銷量同比增長 80.22%,旗下 SUV、轎車及其他車型(主要為新能源車)出口銷量分別實現了同比 102.52%、599.79% 的增長,海外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而一直以合資業務和自主燃油車業務為主導的長安汽車,也在今年上半年提速電動化轉型。但從銷售表現上看,其目前的銷售主力仍為自主燃油車。期內,其自主品牌銷量達到約 102.05 萬輛,占總銷量的 83.95%;其中自主新能源車型銷量約為 17.61 萬輛,其余 84.44 萬輛仍為燃油車型。

    在剛剛落幕的成都國際車展期間,長安汽車發布了繼深藍、阿維塔之后第三個新能源品牌 " 啟源 ",并推出首款新車啟源 A07,預示著其將全面加速推進電氣化轉型進程。

    而在自主品牌車企中排名銷量第六位的江淮汽車,上半年銷售新車 16.25 萬輛,同比提升 29.09%;對應的營收約為 223.69 億元,同比增長 25.87%,已經與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拉開一定差距。

    " 價格戰 " 擠壓利潤空間,自主品牌降本忙

    對于身處 " 價格戰 " 當中的車企而言,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上半年,比亞迪整體毛利率約為 18.33%,較 2022 年同期提升 4.82 個百分點;其中,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 20.67%,同比增長 4.36 個百分點。比亞迪在財報中提及,毛利率微增得益于品牌銷量規模化增長,上半年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 125.56 萬輛,同比大增 94.25%。

    長安汽車以 17.54% 的整體毛利率(采用 ( 營業總收入 - 營業成本 ) / 營業總收入的方式計算)緊隨其后,雖處于自主品牌中靠前水平,但仍出現了 2.28 個百分點的同比下。;期內,其歸母凈利潤約為 76.53 億元,同比提升 30.65%。

    長安汽車在財報中提及,旗下新能源品牌阿維塔受今年第一款高端產品處于導入初期和行業 " 價格戰 " 影響,銷量未達預期;同時,該品牌仍處于戰略投入期,資源投入較多,導致利潤同比虧損加大。而長安福特受燃油車市場萎縮及新能源車發展不及預期影響,銷量同比下降,也對利潤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業績說明會上,長安汽車總會計師張德勇透露,該公司全力推進全域降本增效,成立電池等重點降本專項項目,設計成本向平臺化、模塊化、通用化及車型改款、換代等技術降本方面轉型推進。

    加速轉型之下,長城汽車上半年整體毛利率同比減少 1.53 個百分點至 16.85%,歸母凈利潤出現了超七成的同比下跌。

    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產品結構調整、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匯率收益減少,是長城汽車盈利水平下跌的主要原因。期內,長城汽車研發費用及銷售費用分別達到約 35.09 億元及 32.5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0.48% 及 46.80%。

    同期,吉利汽車的毛利率約為 14.4%,同比微跌 0.2 個百分點。財報透露,上半年碳酸鋰價格下滑使電池價格降低,有利于集團控制新能源汽車成本;然而毛利率仍受到新能源轉型及日益加劇的汽車市場競爭影響。

    針對成本管控問題,吉利汽車集團 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淦家閱在業績會上表示:" 吉利的成本供應鏈體系非常強大。從全價值鏈的角度來看,如果無法形成規模化效應,企業將會失去所有機會。" 是以,吉利汽車上半年加大了鋪開銷售渠道的速度,分銷及銷售費用為四家車企中最高,達到 47.68 億元。無論是極氪、銀河還是幾何,旗下新能源產品規模化銷售對分攤 " 價格戰 " 帶來的風險至關重要,快速鋪排銷售渠道的意義也就在于此。

    隨著更多新品牌、新產品、新技術入場,未來,自主品牌也將面臨更多挑戰。

    上半年車企盈利能力受挑戰:“價格戰”擠壓利潤空間,自主品牌降本忙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f84635b15ec0506b770981
    文章由用戶上傳,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日方抗議中國新版地圖標注釣魚島,外交部回應

    2023-9-6 18:47:26

    時下

    港股房地產板塊大漲,億達中國、上坤地產股價翻番

    2023-9-6 18:49:32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