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4 日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受此影響,韓國鹽價大漲
民眾 " 舉國囤鹽 "
而在國內
也有不少地區出現搶購食用鹽現象
一些地區刮起 " 搶鹽潮 "
據揚州新聞廣播報道,當天早上,記者在揚州市的大潤發等超市看到,購買食鹽的市民明顯增多。

不少購買食鹽的市民表示,雖然知道食鹽保質期只有 3 年,但是看到其他人買了,也就 " 跟風 " 囤一些。
超市銷售人員則告訴記者,因為揚州市場上在售的食鹽大部分都是井鹽,而國人食用的食鹽大部分也是井鹽,因此,市民無需過度恐慌,更沒有必要 " 囤鹽 "。


據福州新聞網消息,福州目前永輝部分門店出現食鹽搶購情況,樸樸、永輝生活食鹽賣斷貨。
對此,福州市商務局提醒,將繼續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食用鹽貨源充足,市民按需理性購買,不信謠、不傳謠。

部分網店食用鹽顯示缺貨
8 月 24 日中午,記者查看生鮮電商平臺發現,多個平臺的低鈉鹽、無碘鹽顯示 " 缺貨 " " 補貨中 "。
" 盒馬的一款低鈉鹽一分鐘前看還有貨,再一滑就顯示缺貨了。" 一位消費者表示。

據報道,目前,海鹽在廣東食鹽市場中占據超三分之一的份額。據廣東鹽業集團負責人介紹,目前,省、市兩級食鹽政府儲備量和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共 10.8 萬噸,百分百覆蓋全省各市縣行政區域,能迅速及時響應,保障廣東人民食鹽獲得充足供應,呼吁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他人 " 囤鹽 "。
專家:沒必要囤鹽
據相關報道,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也激增,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
那么,中國消費者有必要囤鹽嗎?
中國鹽業協會會長王小青表示,對于韓國民眾囤鹽的做法,不建議仿效。中國生產的食用鹽,使用原料有海鹽、井礦鹽還有湖鹽,其構成比例分別為 22%、61%、17%。一般來說在進出口這個問題上,中國是大進小出,進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進口的原料鹽主要是用在工業上作為化學原料。中國食用鹽產量能夠滿足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原鹽產能和產量最大的國家,鹽產區分為海鹽產區、井鹽產區、湖鹽產區。2022 年,中國原鹽產能達 11585 萬噸,產量達 8390 萬噸;2022 年全國原鹽表觀消費量達到 5830 萬噸,消費結構:燒堿 51.86%,純堿 36.85%,其他 11.29%;出口原鹽 71.3 萬噸,進口 942.5 萬噸。原鹽消費去向中,70% 左右的原鹽用于鹽化工,其余則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張金良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很擔心排放核污水的放射性問題,那么消費者購買的時候需要看清楚,盡量避開不選購海鹽;此外,管理部門應加強食用鹽放射性監測,建立食用鹽放射性限值。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傅璐
責任編輯:范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日本排放核污水,我們需要囤鹽嗎?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e7db748e9f09751a62465e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