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運河,水運華章。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賀云翱
8 月 24 日,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世界運河之都——中國揚州舉辦。論壇上,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云翱以《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與思考》作主旨發言。賀云翱說,大運河文化是一個 " 寶庫 ",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運河的文化還會不斷被發現。
大運河保護傳承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賀云翱說,大運河文化遺產,主要是指在大運河水系及流域在歷史上所形成的文化廊道要素體系及當代對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發展體系。
從大運河文化遺產形態上說,有大運河物質文化遺產、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運河文獻遺產、大運河景觀遺產、大運河生態遺產等。

從時段上說有大運河古代文化遺產、大運河近代文化遺產、大運河當代遺產 ……
" 中國大運河 2006 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標志著它開始擁有國家級‘文化遺產’的身份。" 賀云翱說,從 2006 年到現在,在不足 20 年的時間內,大運河從一條歷史運輸河道,甚至是局部的 " 廢河 " 變成活態的世界文化遺產,取得的驚人成就,為世界運河保護、傳承和利用提供了中國智慧。
賀云翱表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是對江蘇,影響更加廣泛而深遠。如江蘇省委、省政府通過大運河主線和支線運河,將全省 13 市全部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城市,形成 8+5 的布局,從而推動了全省大運河文化遺產的全面保護與綜合利用,為全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創新發展做出了探索與表率,同時對推進江蘇蘇南、蘇中、蘇北地區經濟、文化協同均衡發展發揮獨特的作用。
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賀云翱介紹,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經驗有多個方面。不僅要融入世界,還要重視基礎研究工作和科學決策,規劃跨部門的協調機制,把文化、交通和生態等做統籌謀劃和綜合施策,依法全面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確保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于民。
賀云翱說,大運河是活態的、線性文化遺產,要通過國家頂層設計和規劃指導,規劃跨部門的協調機制,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讓它的生命力不斷彰顯。
大運河浩浩湯湯,距今已有 2500 年。" 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將過去、今天和未來,保護、利用和發展,政府社會和民眾,地方、國家和世界,學術、規劃和建設,文化、交通和生態等統籌謀劃,不是單一的哪一個部門可以把這些事情解決了的,它需要一個宏大的戰略規劃和統籌。"
現代快報 + 記者 劉靜妍 莊劍翔 胡玉梅 / 文 牛華新 / 攝
(校對 張紅霞 編輯 王鵬)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丨賀云翱:大運河保護傳承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e716351bc8e05b09000077
文章由用戶上傳,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