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感性了,偌大個發布會現場把自己都說的數次哽咽。大家為其送上鼓勵的掌聲,微博上眾多中國車企對那一句 " 在一起 " 表示了認同。

比亞迪在當下的成功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絢爛的,也是中國汽車企業從 2015 年開始的一波輪番崛起中最具代表性的。
但有句老話,世人只記得第一,不會記住第二。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共同發展,共同進軍世界,或許是我們都喜聞樂見的結果,但如果不能改變舊思維," 在一起 " 只怕只能是個姿態。
如今的市場,老大家也沒有余糧。王傳福提到,2025 年新能源市場要占六成,中國自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要達到七成。這當中沒提到比亞迪自己要占多少,但按照每年倍級增長的 KPI 來看,比亞迪自己就要占大頭。
還是老話,蛋糕就那么大,要實現以上 " 夢想 ",似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繼續虧損或者低利潤賣車。
8 月的第一天,蔚來汽車公布今年 7 月的交付量—— 20462 輛,同比增 103.6%,環比增 91.1%,交付量創歷史新高。
要知道,蔚來從成立至今,月銷量始終在一萬輛左右徘徊,且無法實現突破。人送外號 " 蔚一萬 "。而這次讓 " 蔚一萬 " 打破魔咒的秘訣就是降價。6 月 12 日,蔚來官宣調整新車權益,等同于全系降價 3 萬元。也正是這一次降價,讓蔚來單月銷量歷史性干到 2 萬輛。

別說,降價這招真的好使。
今年 7 月,極氪同樣創下了歷史交付紀錄—— 12039 輛,同比增長 139.7%。這也是基于 6 月初,極氪推出的 " 產品力免費升級 " 權益,又是送定制內飾,又免費選裝運動套裝,更有免費的高性能空氣懸架套裝等。
還是 7 月,小鵬以 11008 輛的交付成績,重回萬輛俱樂部。靠的就是新上市的 G6 ——比預期更低的新車售價,應該也算變相降價搶占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

都是七月!在這樣一個傳統車市銷售淡季里,為何新能源車屢創佳績?是市場的淪喪還是消費價值觀的扭曲?這說明,在內卷的車市,沒有賣不動的車,只有賣不動的價。
于是,這波 " 降了又降 " 的風潮在 8 月吹得更猛烈。
8 月 1 日,上汽大眾表示對旗下 9 款 SUV 推出限時降價;同一天,零跑宣布旗下部分車型降價;隨后,奇瑞新能源、上汽 MG 名爵、長城歐拉等品牌也透露出旗下部分車型降價消息。為了直掩降價求量的功利性,品牌還紛紛打出的是 " 放暑價 "、" 七夕愛情價 " 等名頭。實際看優惠,力度也不小,車型覆蓋比七月那波更廣,除了價格區間大外,種類更涵蓋了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可以說,當前降價仍是車企尋找銷量增長點的萬能藥。如果有一天,降價都無法挽救一個企業的銷量頹勢,那就是到了該離開牌桌的時候了。
但所有企業又心知肚明,降價就是雙刃劍,猶如口吞寶劍,一刃開腸,一刃拉喉。虧損意味著痛苦,賣的越多越痛苦,越痛苦就按著腦袋想賣更多,盡快減少競爭對手數量。
再說回 " 在一起 " 那事。王傳福的格局是大的,這格局是站在 " 中國汽車 " 和 " 世界級品牌 " 上來說的。但市場即戰場,競爭才是主旋律。
你從沒聽說過德法意在歐洲市場卿卿我我,也沒見過日系三強的恭敬禮讓,就連最早美國汽車三巨頭日子愜意的時候,三巨頭出行還不都是各自包機?
很多時候,業界的言論主調都是,汽車只剩下 " 遙遙領先 " 的三五家,這真不太可能,至少短期不可能。中國車企 " 在一起 ",首先就要擺脫簡單的 " 以價格換市場 " 的思路,行業共同推動,讓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回歸盈利狀態。

熱鬧是大家的,冷暖只有車企自己知道。如果問,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關鍵是什么,我覺得還是車企最在意的東西——價格,或者利潤,絕非是微博上的口嗨。
瀟湘晨報記者毛傳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戶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臺;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
主編會開車丨你說得很感人,但我還是要降價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d8a35b8e9f090a5c329728
文章來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