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像傳染病一樣快速增加”,韓國“殺人預告”為何層出不窮?

    ▲8月6日,全副武裝的特警在韓國釜山街頭巡邏。據報道,韓國首爾市多名公務員9日再次收到一封來自日本某

    ▲ 8 月 6 日,全副武裝的特警在韓國釜山街頭巡邏。

    據報道,韓國首爾市多名公務員 9 日再次收到一封來自日本某律所律師名義的郵件。郵件稱," 除非殺死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不然將炸毀首爾多處設施 "。自上月 21 日首爾新林地鐵站和本月 3 日京畿城南書峴地鐵站相繼發生無差別行兇事件之后,韓國網絡上爆發式地出現了 " 預告殺人 " 帖子,引起了韓國社會的高度緊張。這種現象值得深入分析。

    " 殺人預告 " 的共同特點

    據韓國警方通報稱,9 日上午,首爾市多名公務員再次收到電子郵件,威脅 " 炸毀國立中央博物館、日本大使館、南山塔和日本人學校 "。警方初步調查顯示,該郵件的發件人、收件人和網址與兩天前威脅殺害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的郵件相同。7 日,首爾市多名公務員收到來自一所名叫 " 山岡裕明 " 的日本律所的律師發來的郵件,郵件中威脅稱,如果在當地時間 8 月 9 日 15 時 34 分前,不殺死李在明,將引爆在首爾市某圖書館內設置的定時炸彈。

    針對李在明的恐嚇郵件只是近期韓國眾多 " 殺人預告 " 的冰山一角。例如,8 月 4 日,有人在網絡上匿名發帖稱 " 將在首爾市江南站殺死 100 人 "。7 日,網絡上也出現了威脅用刀殺害次日要出國的女子組合 AESPA 的成員 WINTER 的帖子。據韓國警方統計,從上月 21 日發生新林地鐵站行兇殺人事件之后,類似這樣的 " 殺人預告 " 帖子像傳染病一樣快速增加,截至 9 日已經接近 200 件。

    雖然警方針對每件 " 殺人預告 " 都采取嚴厲措施,并且宣布采取 " 特別治安活動 " 加強整治,韓國檢方宣布對發帖者嚴懲不貸,韓國國會、執政黨也做出了快速反應,韓國法務部甚至表示將修改法律以加重處罰 " 殺人預告 " 行為,但是," 殺人預告 " 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仍在持續出現。這引起了韓國社會的巨大恐慌,也嚴重消耗了警力等社會資源。

    從警方公布的情況來看," 殺人預告 " 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發帖者都是年輕人。根據警方通報,截至 8 月 9 日,警方已抓獲 70 多名 " 殺人預告 " 的發帖人,8 人被正式批捕。從被抓的發帖者年齡來看,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不足 18 歲的未成年人居多,其中還有多名 14 歲以下青少年。這令不少人反思是不是韓國教育出了問題。

    二是目前被抓獲的發帖人絕大部分是男性。警方僅在 8 日逮捕了一名 30 多歲的女性,她曾在 3 日發帖預告將在盆塘書峴站殺人。這名女性聲稱,發 " 殺人預告 " 帖的主要原因是看到當天盆塘發生的無差別行兇的受害者主要是女性,遂產生了報復男性的念頭。

    第三個共同點是這些 " 殺人預告 " 實際都未發生。雖然截至 9 日 " 殺人預告 " 總共發生了近 200 起,但并未發生一起如預告那樣的實際案例。雖然韓國警方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警方抓捕發帖人時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嫌疑人實際準備行兇的物證,也沒有發現一處 " 預告地點 " 真的安裝了炸藥。由此可見,這些 " 預告 " 的實際動機顯然不在于付諸實施,而是其他目的。

    第四個共性是這些 " 殺人預告 " 都是利用網絡手段發布的。從目前警方公布的情況來看," 殺人預告 " 主要是通過 DCINSIDE、" 你身邊的市場 " 等網絡平臺發布,也有個別是通過盜用別人的電子郵件發送。這些做法是利用了網絡的隱秘性和匿名性,特別是絕大多數 " 殺人預告 " 都是在 DCINSIDE 上發布的,該網站以徹底保障匿名性而出名,同時也被視為犯罪的溫床。

    最后,這些 " 殺人預告 " 主要針對不特定人群。雖然其中也有專門點名李在明、WINTER 的預告,但絕大多數都是針對人員密集場所的不特定人群的恐嚇行為,對此警方更加難以防御,所以更容易引起社會恐慌。

    " 殺人預告 " 急速發酵的原因

    雖然 " 殺人預告 " 的具體動機存在差異,但從前述共同特征也可以看一些共同的原因。

    首先是模仿犯罪的可能性較大。從 " 殺人預告 " 集中發生的時間來看,它的直接原因是最近發生的幾起 " 無差別行兇 "。這些事件讓那些有著類似的不滿的憤怒者也產生泄憤的沖動,但又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所以選擇網上發泄。而第一個 " 預告殺人 " 帖引起的警方大規模行動又刺激著其他的憤怒者進行模仿。例如,前述被抓的 30 多歲女性發帖者就是典型的受無差別行兇事件刺激而發帖的。換句話說,新林站和書峴站的無差別行兇事件扮演了導火線和催化劑的作用。

    其次是發帖者對社會存在極度不滿,且看不到改變的希望。學生對高考、輔導班等教育不公平現象不滿,年輕人對找不到工作不滿,女性對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地位不滿,選民對政治的不滿,等等。雖然政府鼓吹已成經濟強國,但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并不強,社會陷入不平等日益加劇的漩渦,悲觀自殺者高居不下。特別是保守的尹錫悅政府上臺后采取親大企業、輕社會分配的政策,導致弱者更弱,強者更強,社會仇富心態增加。

    對社會心懷不滿者通過 " 殺人預告 " 的方式讓其他人產生恐慌和痛苦,從而尋求內心的公平和滿足感。因此,絕大多數 " 殺人預告 " 都帶有明顯的報復社會的泄憤性質。

    三是因為網絡空間的匿名性和病毒式傳播的特征更有助于擴大社會恐慌并掩護發帖者的真實身份,從而推動了 " 殺人預告 " 的爆發。大多數犯罪嫌疑人都帶著僥幸心理,以為在匿名網站上或盜用他人賬號發帖可以讓執法部門難以發覺。這也是為什么警方大規模出警,執法部門發布嚴厲警告但仍然無法制止 " 殺人預告 " 不斷增加的原因。韓國執法部門過去對類似的網絡犯罪沒有采取嚴懲措施也助長了發帖者的僥幸心理。另外,疫情也助長了韓國的網絡犯罪。因為要保持社交距離,人們更多地轉向了網絡空間,特別是年輕人上課、工作都轉向網絡,致使越來越多的人依賴網絡空間交流,生活越來越孤立,越來越偏離社會現實。

    基于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社會不平等造成的壓抑和不滿,所以僅依靠嚴厲的執法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對于尹錫悅政府未來的執政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

    作者:詹德斌(作者系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圖片來源:新華社

    *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像傳染病一樣快速增加”,韓國“殺人預告”為何層出不窮?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64d52cb0b15ec010ad64ef18
    侵權請聯系6881@163.com刪除

    給TA打賞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賞
    時下

    亞馬孫峰會在巴西閉幕,南美8國簽署《貝倫宣言》,系首個地區聯合保護亞馬孫雨林的指導文件

    2023-8-11 6:48:03

    時下

    “跑得最快的教授”現場開講,蘇炳添攜手姚明助力體育教師的“奧斯卡”

    2023-8-11 6:51:19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 <div id="f0ueo"><ol id="f0ueo"><mark id="f0ueo"></mark></ol></div>

    <em id="f0ueo"></em>
  • <div id="f0ueo"></div>
    <div id="f0ueo"><ol id="f0ueo"></ol></div><em id="f0ueo"></em>
    <button id="f0ueo"><label id="f0ueo"></label></button>
    <em id="f0ueo"><ol id="f0ueo"><nav id="f0ueo"></nav></ol></em>
  • 欧美亚洲精品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