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做出傳統的美食,兒媳拿到網上出售,沒想到引來巨大的費事。 開網店賣克己菜品被告發為“三無產品”,索賠5萬元 重慶的王女士在賣出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時,盡管進行了真空包裝,但因沒有標示產品相關信息,被買家告發為“三無產品”,告上法庭。近來二審成果出了,王女士敗訴,要交還4500元貨款并給予十倍補償,合計約5萬元。王女士表示想不通這個成果,將繼續上訴。 王女士拍視頻放到網上 老顧客訂購150份扣碗菜品沒貼任何標簽就發貨攤上事了… 王女士告知記者,她來自重慶忠縣馬灌白高村,婆婆盡管沒有上過學,但很會做泡菜、黃荊麥醬、渣海椒、風豆豉、臘肉、臘腸等當地各種鄉村美食。王女士跟著婆婆做這些美食,大約在四五年前,她開起了“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網店,和婆婆及老公一同專門賣這些克己的風味美食,頗受歡迎。一開始,“毛媽媽”的產品以泡菜之類為主,上一年他們增加了粉蒸肉等傳統扣碗類產品。 王女士說,上一年7月,居住在重慶市江北區的男人邵某向她訂購了150份扣碗類產品,包括粉蒸肉、燒白(即扣肉)、風豆豉回鍋肉各50份,總價4500元,說是單位團購。來了筆大生意,王女士很快樂,由于是現做現賣,她讓對方等了幾天。不久,王女士將150份扣碗做好后用真空包裝發貨,但包裝上沒有任何標識,她沒想到這給她引來巨大的費事。 法院一審判決:三無產品,十倍補償 上一年9月,王女士收到法院通知,她被邵某申述了,對方稱她出售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明、無生產廠家的“三無產品”,要求交還4500元貨款,且按貨款的十倍金額予以補償。一家人登時蒙了。 王女士說,她家微店開了好幾年,口碑一直很好,此前售賣的各種食物,包裝上都按規定標示了食物稱號、生產經營者稱號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這次顧客要的150份扣碗,由于是新推出的產品,而且量多時刻緊,她來不及預備有上述信息的規范包裝。粉蒸肉和燒白是用一個土制小碗盛放,外面用一個真空透明袋密封包裝;風豆豉回鍋肉用一個金色鋁箔餐盒密封,并粘貼封口包裝。沒想到,這成為對方的憑據。 王女士家出售的克己菜品 記者在二審判決書上看到,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在上訴時稱,那150份扣碗不是預包裝食物,而是具有合法資質的散裝產品,生產銷售渠道合法。但法院以為,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物安全法》和《重慶市食物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物攤販管理法令》的相關法令,涉案產品屬于不符合食物安全規范的產品。法院支撐原告邵某的訴求,判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交還貨款并予以十倍補償,加上案子受理費,王女士家一共要掏5萬余元。 在上訴中,王女士一家還曾提出,婆媳克己傳統美食網上售賣,接了個“大單”后,攤上事了…
婆婆做出傳統的美食,兒媳拿到網上出售,沒想到引來巨大的麻煩。 開網店賣自制菜品被舉報為“三無產品”,索賠5萬元重慶的王女士在賣出150份扣碗類熟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