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武漢本年第二批會集供地收官,共成交18宗地塊,單日收金113億元。 其中涉宅地塊原定11宗,終究成交10宗,一宗地塊撤銷掛牌出讓,宅地總成交額為99.21億元。 10宗宅地里,搶手地塊僅一宗,為洪山區白沙洲地塊(編號P(2022)027號),開始價3.83億元,5家房企一共競價30輪后,地塊價格觸發“熔斷”,保利、龍湖、越秀三家進入搖號環節,終究保利搖得地塊,成交價為4.41億元,溢價率為15%。 除此以外,其他宅地悉數底價成交,場面冷清,多宗地塊仍靠地方城投兜底。武漢國資委旗下的武漢城建以76億元拿地三宗,分別位于江岸區、硚口區和武昌區。 值得重視的是,不少地塊的價格相較上一年同片區有大幅度回調。比如硚口區京漢大路和崇仁路交匯處地塊(編號P(2022)023號),開始價33.47億元,底價成交,樓面價為16601元/平方米,比上一年該區域誕生的地王樓面價足足低了7500元/平方米。 但是這塊地即便降價這么多,也沒吸引來感興趣的房企,終究是武漢城建兜底拿地。 另有一宗東湖高新區江夏大路地塊(編號P(2022)028號),成交總價3.1億元,成交樓面價10616元/平方米,比上一年由南山房地產競得的鄰近36號地塊樓面價低了5369元/平方米,上一年武漢第2次會集供地時,36號地塊的溢價率超過了100%,成為區域地王。 但本年東湖高新區地塊卻缺乏競標者,終究也是國企兜底,地塊由武漢光谷建造投資有限公司競得。 武漢曾是全國樓市成交“糧倉”,成交面積常年排名全國前三。回看上一年上半年,東湖高新、硚口等區域的地塊都曾極為搶手。由于因疫情暫時擱淺的購房需求會集釋放,武漢樓市持續放量成交,也讓土地商場火熱起來,區域地王頻出,地價上漲既助推房價上漲預期,又影響居民購房消費。 僅一年時刻,武漢樓市和地市都跌至冰點,根據克而瑞數據,2021年下半年起武漢房地產商場顯著轉冷,成交量同比下降37%,2022年以來商場形勢愈發嚴峻,下行壓力不斷加劇,房企供貨決心缺乏,均勻開盤去化率低至兩成,廣義庫存現已挨近1億平方米。武漢二批會集供地收官,有宅地成交價較相鄰地塊大降7500元/平方米
6月29日,武漢本年第二批會集供地收官,共成交18宗地塊,單日收金113億元。 其中涉宅地塊原定11宗,最終成交10宗,一宗地塊吊銷掛牌出讓,宅地熱點話題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