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情節討論,不涉及關鍵劇情】
沒有那么“神”,但也還算優質。
爛番茄一直都不太信的,投票機制本身導致曾經出現過分數虛高的情況,并且通常爛番茄的分數也比較好看,所以常被拿來做宣發依據,看看就好。
去電影院之前偶然看到了一些網絡評論,把本片捧得很高,“蝙蝠俠系列最佳”、“重新定義超級英雄電影”,搞得自己的期待值也蹭蹭往上躥。但在看過之后,個人覺得MetaCritic目前的媒體均分73,才更接近于自己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目前MC收錄了62家媒體的評分,其中超過一半集中在 70-80 分之間,也是我猜想兩周后在國內上映時大概會開出的分數段。甚至可以預想到會有觀眾把這部電影和去年上映的《沙丘》進行類比:毫無疑問震撼人心的視聽盛宴,和沒有太多意外的主線劇情。
1、
盡管是回歸漫畫初心,但和蝙蝠俠系列其他電影相比,本片也確實顯得足夠“意外”與新穎:
主線上,連環謀殺案的解謎追兇,頗有《電鋸驚魂》加《十二宮殺手》的既視感,環環相扣的謎題設計,以及殘忍令人咋舌的“處刑式”殺戮。只不過,本片最終定級為PG-13,所以并沒有過多的正面血腥鏡頭,遮擋/模糊處理,估計在國內上映時也不會刪減多少。
蝙蝠俠的設定,也不再是坐擁高科技“鈔能力”、人前風度翩翩、人后懲惡揚善的貴家公子,而采取了更加壓抑的“黑化”設定。
就像早在預告片就出現了的那個謎語:
What's dark and blue and dead all over?
答案就是蝙蝠俠:“黑暗“,淤青,心死。
本片中的他,孤獨瘋狂偏執,心中還是那個靈魂破碎的少年。長久以來沉溺于黑暗與復仇,從而家道中落。少了些Bruce Wayne和Batman的對比轉換,多了的是一貫到底陰郁的神情和讓人不敢出大氣的震懾力。特別是開場的日記獨白,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哦,也許他也是個瘋子?”
另外,蝙蝠俠的家庭故事也在本片中有所變化,但因為是關鍵劇情,在此不過多透露。
并且,作為故事背景的哥譚,這一次真正像是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罪惡之都了。
在諾蘭三部曲中,雖然說是說哥譚罪惡橫生、犯罪率高,但外景取的都是美國尋常都市的模樣。特別是第二部、第三部中的城市追車戲,街道上空無一人、異常干凈。雖然作為商業片拍攝清場可以理解,看著也清爽舒服,但這樣的外景下,哥譚終究不像是哥譚,而像是芝加哥。
但本片則把哥譚那份黑暗混亂、怪力亂神遍地叢生的群像,更加真實可感地展現了出現。個人也非常喜歡這段背景介紹式的開場,巧妙地選在了萬圣節之夜,奇葩面具涂鴉下的眾人千姿百態,甚至魔幻。大雨磅礴,模糊了夜色下黑暗與霓虹都市的邊界,明亮的燈光也變得渾濁。
持槍搶劫、毀壞公物、無差別攻擊路人,魑魅魍魎,群魔亂舞。
短短幾分鐘的開場,就讓人看得心驚肉跳,沉浸其中,真的會覺得走在路上都害怕。在此基礎上,盡管開場橋段類似《黑暗騎士》,“罪犯看到天空中的蝙蝠燈影而害怕得躲避逃離”,但卻也有了更加強烈的震撼感。如此猖狂的罪犯們都對他聞風喪膽,他該是有多么可怕?
They think I'm hiding in the shadows...
but I AM the shadows
他們以為我是躲在黑暗之中,
但我其實就是黑暗。
這段蝙蝠俠的內心獨白,在羅伯特低沉的嗓音之下,在地鐵站對戰小丑幫的“開場殺”烘托之下,也變得更加有力,將那股黑暗的力量席卷了整個熒幕,也為結局買下了伏筆。
本片哥譚的破敗感,除了開場橋段精心設計下的烘托,還得益于取景上的風格革新。
新千禧年的蝙蝠俠系列,取景都偏摩登現代,無論是諾蘭三部曲的芝加哥,還是施奈德宇宙下的底特律。但是本片這次選擇在英格蘭取景[1],呈現出來的畫風就變得古典與哥特。在雨水下變得斑駁的老舊石塊路,看起來就已飽經時間風刷的公墓、教堂和市政廳,等等,無形間營造了一種凋零之感,也符合全片陰郁的基調。
不僅外景,內景也是如此。最旗幟鮮明的就是韋恩府邸,雖然從前幾部電影中的闊氣獨棟別墅,搬到了本片中的高層頂樓,符合修改后的家庭背景。雖然似乎面積減少了很多,但是多虧了屋內哥特式的裝潢,總體看起來依舊像是城堡的一角。
說回到本片區別于蝙蝠俠系列的其他方面,
得益于黑色電影的基調,本片90%的戲份都是夜間戲。但沒有像權游臨冬一戰那般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這樣漆黑的夜晚,一是烘托遍布都市的霓虹燈,籠罩在雨霧之下,有點賽博朋克那味,二則是便于設計懸疑驚悚橋段:一片漆黑之中,突然看到兩個眼睛,殺手出現;一處角落的陰影中,伴隨著逐漸加重的腳步聲,蝙蝠俠緩緩地走了出來……
更別提那大氣磅礴、余音繞梁的配樂,出自Michael Giacchino之手(《飛屋環游記》《英雄無歸》),伴隨著蝙蝠俠靠近的腳步聲逐漸加重的節拍,震撼程度堪比19年《小丑》的配樂。當年《小丑》是在杜比影院觀看的,直接被視聽驚艷到原地升天。這次《蝙蝠俠》是在普通影院看的,雖然依舊震撼,但想想還是有點小遺憾。
和我一樣的視聽控,可以放心無腦入。
2、
雖然本片之于蝙蝠俠系列、之于時下大多數超英電影,確實足夠與眾不同
正因為套了個“懸疑謀殺解謎”的故事,所以有評價說本片是“不像超英片的超級英雄電影“,也確實如此。一點都不爆米花,和19年的《小丑》風格類似(但并不是同一宇宙,而是相對獨立的故事,看到結局就會知道為啥),和大多數走合家歡夠熱鬧的超英片迥然不同。
但從懸疑驚悚片的角度來看,本片故事算不上新穎,更稱不上是“神作”。
If you are justice, please do not lie.
What is the price for your blind eye?
咱也得實事求是,雖然僅為一家之言,但滿分我確實是給不了的。
雖然被視聽震撼了兩三個小時,但是看完走出電影院時,還是有種不可名狀的失落感。本以為是沉浸感太強導致回歸現實后的不適,但在看到別家影評似乎也有類似的感受時,才開始回想總結了下,讓本片“pull the punch“、沒能一擊入魂的兩大原因:
一是故事本身不夠驚艷,感染力也有限。
主要還是payoff犧牲太小,不僅是物理上的犧牲,還包括情感上。主角arc基于“中二青年的自我清醒”,“以為自己是XX,結果發現是XX”的角度,雖也算新奇,但確實比較內化,主角也很難演出這種“清醒”,導致不夠振聾發聵,情感共鳴上的滿足感并不強。另外,作為“真正最后一幕”比較重要的主角情感副線,初看也比較寡淡。
二是第三幕以及結尾的拖泥帶水。
慢節奏本身并不是缺陷,畢竟該類型片以及導演攝影的風格就是如此。就算前2/3的懸疑主線本身有點套路化,按部就班拿下兇手后反轉的布局稱不上出奇,但憑著步步解謎的形式,以及時而點綴的精彩動作追車戲,也讓前兩個小時不那么漫長。但是謎題揭曉后的一小時,脫離了這個框架,雖然有反轉有大場面,但持續的慢動作凹鏡頭,對于觀眾而言,再怎么構圖精美的畫面,總歸還是會有點審美疲勞。
更別說“虛晃一槍”的結尾。說實話,看的時候有兩個地方都以為是結束了,準備收拾起身了,結果鏡頭一轉發現還沒完。特別是下圖所對應的蒙太奇總結片段,個人更希望是在這里就結束。但似乎為了鋪墊下一部電影,已經進一步加深主角感情線,又延續了快二十分鐘,這一部分相對冗余而單調,淹沒了下圖這樣標志性的句點,也沖散了好不容易集中釋放的情感。
動作戲算不上拳拳到肉,雖然配合光影有些橋段讓人印象深刻(比如黑暗走廊中的對打只有開槍時的短暫火亮),但整體只是合格而已。比不過《夜魔俠》《俠探杰克》等美劇的打戲,一是PG-13分級的限制,二則是受到了本片整體較慢節奏的影響。但總歸打戲確實不是本片能夠夸的點。
不現實的情節bug雖然也有,但只要不出戲就還能接受。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常被談及的“為啥不直接朝蝙蝠俠腦袋開槍“,在第一次俱樂部一戰時似乎給出了個自嘲,即有個打手朝蝙蝠俠大喊“住手,不然我爆你頭“,反正我是蚌埠住了偷笑了一聲(當然也沒被爆頭,不然就全劇終了)
全員演技在線確實是真。企鵝人,謎語人,貓女,甚至是戈登,表現都是可圈可點。扮演企鵝人的Colin Farrell面目全非,但在他最激動時的聲音中還是能夠聽出他(PS,本片關于企鵝人的衍生劇,已經在HBO Max平臺策劃中);癲狂至極的謎語人,一個微笑就能讓人背后發涼,影片2/3處也貢獻了一段驚艷全場的表演,真的把那種被拋棄、被無視的底層憤怒之感演活了。
反倒是主角羅伯特帕丁森的表現,雖然貼合了角色,但也確實相形見絀,在一眾飆演技的團隊中幾乎墊底。主要還是受到角色設定的限制,一喪到底,時而暴怒,能看出來是在努力演,但最后展現出現還是少了些層次。一個是他在醫院的那場戲,想要展現bruce的脆弱崩潰,但結果卻顯得和平時的喪氣相差無幾,觀眾看得也就波瀾不驚。另外角色arc變化上,他曾經是shadow,是vengeance,是fear,但后來,他還是hope。這樣的變化觀眾可以心領神會,但如果也能從他的表演中看出那種成長,那就更好了。
不過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確實算是一次劍走偏鋒、大膽且成功的嘗試,將一種全新的視聽敘事風格帶到了蝙蝠俠電影系列中。作為系列第一部,已經是“開門紅”起了個好頭。
視聽上的極致表現,足以讓其閃耀其列,但它離登上最頂端,還是差了那么一口氣。不過未來還有機會。特別是在創造了這么個令人目瞪口呆又流連忘返的新哥譚之后,還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真是讓人期待不已。
3、
- What does a liar do when he's dead?
- He lies still.
謎語人謀殺時留下的線索,每次都是這樣的謎語/腦筋急轉彎,也算是本片的核心要素。
上面這個謎底,就是“依舊撒謊”和“躺著不動”的雙關。也大概是全片四五個謎語中,最易懂的一個,最后西語那個聽不懂,還沒有字幕,一臉懵逼,但也不影響理解劇情。
這里想單獨提一下的,就是為了宣發,官方特別設計的類似劇情的“謎語”網站(本片無片尾彩蛋,但據說報幕結束后的最后一個畫面,閃過的就是下面這個網址[2])
【http://rataalada.com】
域名rata alada,“rat with wings“,有翅膀的老鼠,是片中一個謎題,答案蝙蝠,也就是蝙蝠俠。網頁風格如下圖所示,互動性Q&A,會問3個謎語,全部輸入正確答案之后,就可以下載Reward“彩蛋”物料。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試一試。
本周的三個問題的答案如下:
1/ Fear he who hides behind one. (mask)
2/ I am first a fraud or a trick, or perhaps a blend of two. That's up to your misinterpretation (confusion: fraud對應Con,blend對應fusion,而misinterpretation又是confusion同義詞)
3/ When was new, is new again, rebirth, restoration, reformation. (Renewal,電影中的關鍵詞)
特別在你抓耳撓腮想的時候,超過時間,他還會嘲諷一句,模仿的就是片中謎語人的語氣,似乎他本人就是網線的另一端,瞬間緊張感拉滿QAQ

第一個彩蛋答完題就可以下載 [Click for reward],第二個則需要刷新頁面后再下載,如下圖所示
Do you think Thomas Wayne is a great man?
對應到了電影中的關鍵內容……(這里輸入Y或者N都可以,但回答不一樣)

而且這個網站是持續更新的。
第一個下載鏈接的彩蛋,
上周是Wayne家族的全家福,而這周隨著電影上映,彩蛋變成了Thomas的競選視頻(解壓密碼是promise)
而第二個彩蛋,就是由劇組設計的符號密碼了,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英文字母。
不過這么多月的積累下,已經有網友快速總結了一些字母的logo對照。
比如這周的 maze of riddles,在前面網頁回復的最后一句中也出現了,“You have solved my maze of riddles“。
這些符號,在本片的宣傳物料中也有出現,
比如海報中,以及下面這個立牌左下方,細心留意的話也許還會發現其他一些。
這樣的猜謎&小游戲的網頁,也是華納宣發的傳統項目了,之前《西部世界》上線時,也有類似對應劇集內容的官方網頁。總的來說還是挺有趣的,雖然非母語者表示這些謎題還是有點點費腦子。
與眾不同的是,本片的這個網頁,時常有更新,所以還能帶來不同的驚喜與燒腦。
續集也在商談之中了,說不定第二部的相關teaser就會發到這個網站,可以持續關注。
撰稿不易,歡迎點贊三連支持~
點個關注,看電影追美劇不迷路
相關閱讀
DCEU相關:
《蝙蝠俠》發行有關:
最后最后貼個票根:

參考
- ^Where The Batman Filmed (All Gotham Real-Life Locations) - ScreenRant
- ^The Batman Post-Credits Explained: The Ridder's Rataalada Puzzle Solved
《新蝙蝠俠》將于 2022 年 3 月 18 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下是 IGN US 的無劇透影評。
「恐懼,是一種工具。」在《新蝙蝠俠》開頭,布魯斯·韋恩在畫外音里用低沉的聲音說道。他指的自然是蝙蝠俠對惡徒的威懾,但編劇兼導演馬特·里夫斯在重啟這個超級英雄的時候,或許也把這種信念糅入了他的電影。這是迄今為止最可怕的蝙蝠俠。
從暴力的開場畫面開始,導演的意思就很明確了:這不是那個我們見慣了的老派蝙蝠俠。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令人憤怒,令人捏汗的心理恐怖片,還配上了大量黑色犯罪片元素,而且里夫斯還真就把這種組合拍出了水準——《新蝙蝠俠》是一部黑暗而美麗的杰作。

《新蝙蝠俠》 是個自成一體的影片,但也有大量電影彩蛋和致敬。單是看電影的時候我就想到了《十二宮》《七宗罪》《唐人街》和《電鋸驚魂》!但你知道我沒想到什么東西嗎?大部分以前的真人版蝙蝠俠電影。它的黑暗現實主義和諾蘭三部曲最為接近,但它用一種大膽且讓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全新的電影版黑暗騎士。
非要說的話,從寫實風格的角度來講,它比較像 2019 年的《小丑》。但區別在于,那部華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影片并不需要一個頂級 DC 反派就能講好「被社會遺忘的貧困者」這個故事。而《新蝙蝠俠》依然是個忠于原著的蝙蝠俠故事。它用勇于創新而又尊重原著的方式,借鑒和化用了若干個漫畫故事線。與此同時,它也和我們在大銀幕上見過的蝙蝠俠電影都非常不同。

首先,它不是一個蝙蝠俠的起源故事。里夫斯非常清楚,我們都知道發生在托馬斯·韋恩和瑪莎·韋恩身上的慘劇,所以他做了一個正確的判斷:我們不需要再看一遍他們被槍殺的鏡頭。
從電影一開始,蝙蝠俠就已經和吉姆·戈登建立了合作關系。故事發生在布魯斯·韋恩已經足夠成熟的時候,從而繞開了那些觀眾們已經看過一百萬遍的場景。但他又足夠年輕,在成長為完美的超級英雄之前,還有很多路要自己摸索。我們不會看到蝙蝠俠的開端,但可以見證很多成長,還能見到很多巧妙的彩蛋和幾個哥譚大家族的歷史。
未曾實現的另一個《新蝙蝠俠》

這部電影剛立項的時候,原本的計劃是由本·阿弗萊克編劇和主演,而馬特·里夫斯的黑暗版《新蝙蝠俠》與本·阿弗萊克設想中的相去甚遠。里夫斯在接受《時尚先生》雜志采訪時透露,他原本有機會執導本·阿弗萊克的蝙蝠俠電影,但他拒絕了,他還把那個版本形容為「幾乎是《007》式」。
里夫斯在采訪中表示:「我當時說,聽著,我可能不是合適的人選。然后我和他們解釋了我為什么喜歡這個角色。我和他們說,已經有很多部好片子了,但如果讓我拍的話,它必須是我的電影,這樣我才知道該怎么拍,我才知道攝像機該怎么擺,才知道該怎么給演員說戲,知道故事該怎么講。」

既然說到這個話題,我們就說一下演員和主角吧。與我們以前見過的布魯斯相比,羅伯特·帕丁森版更加脆弱,也更加有人性。考慮到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角色,模仿過去的演員——甚至是不經意間的模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帕丁森演出了屬于他自己的布魯斯·韋恩。
這個布魯斯沒有那種偽裝出來的,卻從不叫人生疑的花花公子氣質。他是一個悲傷的怪胎,有著解不開的心結和化不開的悲痛。心靈中的傷痕讓他痛苦不堪,卻也化為了他的動力。而這也帶出了扣人心弦的表演。這個布魯斯是一個心碎之人,一個支離破碎的人,即便是他的頭套也無法遮掩他激烈的情感。帕丁森的表演讓人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無論是穿著蝙蝠俠戰衣的時候還是沒穿的時候,都是如此。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要說《新蝙蝠俠》里誰的演技最令人難忘,帕丁森甚至排不到第二。在他前面還有飾演塞琳娜·凱爾/貓女的佐伊·克拉維茨,以及飾演謎語人的保羅·達諾。
佐伊·克拉維茨是我一直看好的人選(完美的選角喵),但她扮演的貓女非常細膩有層次,比我期望中還要優秀。她擁有貓女該有的婀娜與狡詐,但就和帕丁森的布魯斯一樣,她也有著脆弱的內心,和一顆無法得到滿足的復仇之心。雖然喊出「吾即復仇!」的是帕丁森,但佐伊·克拉維茨才是更復仇心切的那一個。另外,這兩人之間有著無可否認的化學反應,不管是拳腳相向的時候,還是交換信息的時候,場面都很熱辣。

而保羅·達諾的謎語人絕對是自希斯·萊杰版小丑之后,最好的真人版蝙蝠俠反派。他的謎語人與金·凱瑞版截然不同,在里夫斯的電影里,這個喜歡文字游戲的反派變得更加現代,也變得更加兇殘,人設顯然深受現實中的「黃道十二宮殺手」影響。保羅·達諾以一種令人膽寒的真實感詮釋了這個瘋狂的天才殺人犯。在一個場景里,他只用了一個眼神就讓我頭皮發麻。
一個好的蝙蝠俠反派必須給蝙蝠俠帶來真正的挑戰,在頭腦、道德、身體這三者之中,至少要在兩個方面讓這位英雄難以招架。而這個謎語人將用前兩者考驗蝙蝠俠的極限。每當帕丁森和達諾對峙的時候,都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科林·法瑞爾的企鵝人和杰弗里·懷特的吉姆·戈登也令人贊嘆,他們還為電影貢獻了一些相對輕松的時刻。科林·法瑞爾的黑幫扮相和他本人一點都不像(要不是提前知道了,我根本猜不出來那是科林·法瑞爾),雖然他身上貼了一堆假體,不過感覺他演得樂在其中。
杰弗里·懷特和帕丁森之間有種警察搭檔片的感覺,而這也為我們呈現了一些拿腔拿調(褒義)的黑色偵探電影片段。安迪·瑟金斯飾演的潘尼沃斯和帕丁森之間則是另一種關系,他是一個可以將布魯斯與韋恩家族的根系連接在一起的父親形象,有劇情需要的時候,還能提供強烈的情感沖擊。

如果你害怕這些東西全塞進一部電影里會貪多嚼不爛,倒也不用擔心,《新蝙蝠俠》長達 3 小時,有的是時間。這是個比較考驗膀胱的長度,但這部電影絕對配得上。中間一些政治懸疑的部分讓我沒有 100%投入進去,但是當劇情和動作戲再次發力之后,我的感覺就好像蝙蝠俠用抓鉤穿透了我,把我狠狠抓了回來,讓我絲毫沒有抱怨的機會。
最后一個小時呈現了宏大而美麗的精彩動作戲,讓前面的所有鋪墊都感覺特別值得。這部電影的寫實風格讓打斗戲更加險象環生(這些肉體凡胎的角色們擔著真正的風險),每當蝙蝠俠出拳或是挨打的時候,我看著都覺得肉疼。

故事的舞臺有著黑暗而美麗絕倫的景色。只要你見過《新蝙蝠俠》的海報,你就能對它的畫風有個大致了解——哥譚的一切都沐浴在了黑與紅的色調之中。攝影師格雷格·弗萊瑟將飽和色與黑暗進行了巧妙對比,讓它看上去從不單調,并用一個吸收了許多美國大城市特色,但又獨一無二的哥譚市深深抓住了我們。
邁克·吉亞奇諾激動人心的配樂將這一切組合在了一起,創造出好幾個史詩級的場景,其精彩程度足以配得上這位漫畫史上最著名的角色之一。

我再強調一遍,《新蝙蝠俠》是個獨立的故事,而且效果很好,但不要誤會:它絕對給續作留了一扇門。這么說可能有點兒大題小做了,應該說,它給續作留下了一個蝙蝠車那么大的口子。幸運的是,我對這個黑暗骯臟、政治齷齪的世界充滿了興趣,如果要出續作的話,我一點也不介意。
總結
《新蝙蝠俠》是一個扣人心弦、華麗動人,而且有時候異常恐怖的心理犯罪驚悚片,也為布魯斯·韋恩提供了他應得的、真實的偵探故事。羅伯特·帕丁森很好地扮演了一個受過嚴重心靈創傷的蝙蝠俠,但佐伊·克拉維茨動人而有層次的塞琳娜·凱爾/貓女,還有保羅·達諾瘋狂而恐怖的謎語人,全都蓋過了帕丁森的風頭。編劇兼導演馬特·里夫斯成功拍出了一部與其他真人電影非常不同,又出奇忠于哥譚傳說的蝙蝠俠電影。最終的結果,是一部實打實配得上這個經典角色的杰作。
優點
- 大量黑色犯罪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 忠于原著又包含很多新意
- 演員的表演富有情感沖擊力
缺點
- 暫無
評測成績
《新蝙蝠俠》是一個扣人心弦、華麗動人,而且有時候異常恐怖的心理犯罪驚悚片,也為布魯斯·韋恩提供了他應得的、真實的偵探故事。羅伯特·帕丁森很好地扮演了一個受過嚴重心靈創傷的蝙蝠俠,但佐伊·克拉維茨動人而有層次的塞琳娜·凱爾/貓女,還有保羅·達諾瘋狂而恐怖的謎語人,全都蓋過了帕丁森的風頭。編劇兼導演馬特·里夫斯成功拍出了一部與其他真人電影非常不同,又出奇忠于哥譚傳說的蝙蝠俠電影。最終的結果,是一部實打實配得上這個經典角色的杰作。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內容,原作者 Alex Stedman,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