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XM5實機還未上架,這個問題算按耐不住提早問的。大佬們假如打算測評后再來答復,不妨重視一下問題。 也感謝各位提早的答復。 原有耳機為SONY WH1000XM3,使用了近三年后有些毛病,降噪功用敞開后會有砰砰砰的氣泡聲,不得已只能關掉降噪持續使用,但這樣一來我買降噪耳機的含義就沒了。 現在急需一款好的降噪耳機,Bose已被我拉黑(拉黑原因詳見上一個耳機問題),現在在糾結Sony WH 1000XM5和Apple airpods Max。 索尼耳機剛上架價格虛高,過幾個月價格就會跳水,現在買心有不甘,并且上架時刻、到貨時刻也是個未知數,不知道要等多久。本年XM5也變成不行折疊的款式了,這樣一來XM5明顯更占背包空間,但降噪功能說不定會搶先蘋果一步,分量和價格也很香。。 蘋果耳機音質雖好,但究竟是一款兩年前的耳機了,分量和價格都是短板,并且假如本年更新了Max 2我可能會非常懊悔。 XM5和Airpods Max怎么挑選諸位可否給我一些建議?現在不是特別著急換耳機,但1-2個月是我等候的極限了,真的很需求降噪功用,值得持續等候XM5嗎,仍是直接從了Airpods Max。 Q1.索尼XM5耳機上架、到貨時刻大致是什么時刻?依據現在已有消息或外網測評,各方面功能和Max比孰優孰劣?(第二問是提早問的,實測大佬現在無需作答) Q2.蘋果Airpods Max 2本年更新的概率有多大?現在入這樣一款兩年前的耳機是否值得? (以下為依據各位答主的答復進行的彌補闡明信息) PS1.其他品牌耳機暫時不考慮,除非音質和降噪功能能達到同一級別,一起對蘋果體系的兼容性至少能達到索尼水準。 PS2.一般狀況下不考慮XM4,因為不想有兩副外觀相同的耳機,嗯,理由便是這么可笑。 (還有一些xm3的前史遺留問題讓我不太想選xm4,例如易破損的耳墊外皮、易折的頭梁,并且造型在同類耳機里也偏丑,佩帶久了塑料會松懈低頭時耳時機滑動等等,xm5那個頭梁好像是軟質的,可以像麻花相同擰動,這讓我很心動。) PS3.談談airpods max的分量問題,已兩次前往蘋果店試戴,但由于本人長時刻佩帶各式頭戴式耳機,外加體會時刻過短(小于20分鐘),故多出的100g分量感知不明顯。話說回來體會究竟僅僅體會,請問有長時刻佩帶airpods max的答主能談一下長時刻佩帶(4-5小時以上)的感觸嗎?不勝感激!究竟我仍是希望不要把脖子戴出毛病來哈哈哈。 (吐槽一下,盡管和同類耳機相比airpods max分量的確不合理,但和同價位大耳比也不算很沉吧,那些hifi大耳也有300-400g了) PS4.我不是純蘋果用戶,我蘋果11pm華為p40p雙持的,僅僅蘋果這邊全家桶已湊齊所以生態更完善些。 PS5.不打算從非官方渠道下手兩款耳機(首要是缺乏經驗,并且不值的為了省幾百塊錢承擔不必要的危險,首要仍是怕麻煩),所以不考慮女生自用99新或某某專賣店的降價產品。 PS6.彌補一下拉黑Bose的原因,第一款bose耳機是QC30,國內其時還沒有發售所以是海外的代購。買來半年不到開膠了,然后單耳就開端各種雜聲,修好花了我近1000,可氣的是半年左右項鏈又壞了,絕望+1。第二款SoundSport,買回家沒怎么用充電口就老化掉了,然后便是前兩天開關按鍵直接掉落了,洞里直接能看到線路主板那種,震驚我一萬年,昨天報修今天剛寄出去,估計修好得花一半耳機的錢,絕望+2。Bose本身對蘋果生態的支持就很差,再加上接連兩款品控讓我絕望,所以除非Bose本年上架一款甩大法和渣果一條街的耳機,否則請容許我拉黑掉Bose,至少現在這款不去考慮(固執)。 PS7.發現很多人都在強調價位不同,其實在我看來“價格貴”應該和“降噪差”、“音質欠好”、“分量大”這些詞一同歸為缺點,因為我購買耳機不是先定好預算再定機型的。 假如我說“預算夠”很多人就會建議“無腦上APM吧”。假如我問“多花1000元值不值”那答復必定清一色的“不值”。我便是不想要問題走向這樣的結果才刻意淡化價格這一因素在人們心中的權重的,希望我們了解。我擔心一旦給出預算,我們都在以價格為導向做決議計劃,結果幾乎沒人關心體會方面的工作。
因為XM5實機還未上架,這個問題算按耐不住提早問的。大佬們假如打算測評后再來答復,不妨關注一下問題。 也感謝各位提早的答復。 原有耳機為SONY WH…